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6 其他规定
3.6.1 短纤维车间内设置盛丝桶电瓶搬运叉车的充电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充电间应设在靠外墙且有窗户的区域,并应采用防火隔墙和防火楼板与厂房其他部位分隔;
	      2充电间内应采取防止气体聚集的措施,并应在充电间的最高处和外墙的最高处设置向车间外排风的机械排风设施;
	      3蓄电池充电系统应有防止过度充电的保护措施;
	      4充电间内不得有高温、明火、产生静电的设备;
	      5当满足以上条件时,充电间可不划为防爆区。
	3.6.2 建设在海边的工厂应采取防止海风对建筑物、设备、管道、钢梯等金属物的腐蚀的措施。
	3.6.3 设备和管道的安全标志,涂安全色或识别符号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有关规定。
	3.6.4 在同一厂区或同一车间内分期建设的工艺装置,应统一规划各工艺装置或设备的相对位置和管廊的走向。
	
		3.6.5 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维、涤纶工业丝、涤纶复合纤维及其他涤纶产品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化学品库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化学品的物性划分。
	
		3.6.6 与聚酯装置合建的涤纶生产装置,纺丝用热媒蒸发器可采用一次热媒加热方式。
	
		3.6.7 输送腐蚀性液体的地下管道应布置在管沟内。
	
		3.6.8 涤纶工厂可燃和有毒物质参数可采用本标准附录A的数据。
条文说明
    3.6.1 由于涤纶短纤维盛丝桶电瓶搬运叉车结构的特殊性和使用的特殊性,要求路面光滑,避免地面有坡度。因此,国内的涤纶短纤维盛丝桶电瓶搬运叉车通常在短纤维后处理车间的靠墙空旷处进行充电。由于该类叉车使用的非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发生双硫酸盐化反应,放电时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上所产生的硫酸会在充电时被分解还原成硫酸、铅及过氧化铅,因此电池内电解液的浓度逐渐增加,即电解液之比重上升,并逐渐恢复到放电前的浓度。当两极的硫酸铅被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时,即等于充电结束,阴极板就将产生氢,阳极板则产生氧,充电到最后阶段时,电流几乎都用于水的电解,因而电解液会减少,需要以纯水补充。而锑(Sb)的加入可以改善正极与活性物质间的结合,有助于耐腐蚀性的提升,延长寿命,缺点是锑如果溶解于电解液中成为SbO3离子,而在负极板上产生Sb,将会产生氢气。在充电初期,所充电能主要用于给电池充电。当充电到70%~90%容量时,正极开始析出氧气,负极开始析出氢气。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效率降低,所充电能很大一部分用于电解水,故释放出氧气和氢气。
	       本标准编制组通过采用便携式泵吸气体(氢气)探测仪,检测了国内3家大型涤纶短纤维工厂的16台短纤维盛丝桶搬运车在车间空旷处充电时蓄电池的氢气释放情况,在蓄电池排气孔5mm范围内的氢气释放浓度,有6台叉车超过氢气爆炸浓度下限(4%),但在距离蓄电池排气孔500mm左右高度处,16台车的氢气检测浓度全部小于氢气爆炸下限的10%,且在允电区域屋顶用报警浓度设定为50ppm的泵吸式氢气检测仪,检测不到达到报警浓度的氢气。
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车间面积很大,有利于充电时蓄电池释放的少量氢气的扩散。同时氢气很轻,房屋高处只要有缝隙就会释放出去,不容易形成聚集。但为防止释放的氢气聚集,本标准仍规定其充电间应设在靠外墙且有窗户的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应采取防止氢气聚集的措施,以及采取机械排风措施,以避免氢气集聚从而形成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隐患,或外界因素产生的安全隐患。另外,企业应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程,保证叉车充电过程中充电间的机械排风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3.6.2 由于海面吹向地面的风比从陆地吹来的风携带更多的水分,湿度更大。同时,海风中含有随海水蒸发的盐分,而盐分的主要成分为NaCl,在湿空气中以Na+和CI-形态存在,而Cl-对建筑物和金属物有极强的腐蚀性。
	
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车间面积很大,有利于充电时蓄电池释放的少量氢气的扩散。同时氢气很轻,房屋高处只要有缝隙就会释放出去,不容易形成聚集。但为防止释放的氢气聚集,本标准仍规定其充电间应设在靠外墙且有窗户的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应采取防止氢气聚集的措施,以及采取机械排风措施,以避免氢气集聚从而形成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隐患,或外界因素产生的安全隐患。另外,企业应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程,保证叉车充电过程中充电间的机械排风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3.6.2 由于海面吹向地面的风比从陆地吹来的风携带更多的水分,湿度更大。同时,海风中含有随海水蒸发的盐分,而盐分的主要成分为NaCl,在湿空气中以Na+和CI-形态存在,而Cl-对建筑物和金属物有极强的腐蚀性。
		3.6.3 要对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的场所及部位涂安全色、警告性标志等,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3.6.4 装置分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减少后期工程对现有生产的影响,在一期工程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场地预留,安装检修通道、公用工程配合、衔接各方面的影响,避免相互影响过大。
	
		3.6.5 涤纶短纤维的后处理车间为湿加工,按防火规范应为丁类火灾危险性,但因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在工程实践中与丙类火灾危险区域之间难以分割,因此规定整个涤纶短纤维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而对于化学品库,不同品种的涤纶工厂所用化学品不同,因此应按实际储存化学品的物性划分其火灾危险区域类别。
	而对于化学品库,不同品种的涤纶工厂所用化学品不同,因此应按实际储存化学品的物性划分其火灾危险区域类别。
		3.6.6 纺丝用联苯蒸发器采用一次热媒加热方式相比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能较大地节约能源费用。而聚酯装置配套有热媒炉,能提供一次热媒加热源。
	
		3.6.7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防止地下管道中腐蚀性液体泄漏,对地基土壤和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产生腐蚀。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原则
 - 3.3 流程选择
 - 3.4 工艺计算
 - 3.5 节能降耗
 - 3.6 其他规定
 - 4 工艺设备及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备选型
 - 4.3 设备配置
 - 4.4 设备布置
 - 5 工艺管道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管道布置
 - 5.3 管道材质选择
 - 5.4 特殊管道设计
 - 5.5 管道安装及检验要求
 - 6 辅助生产设施
 - 6.1 化验室
 - 6.2 物检室
 - 6.3 纺丝油剂调配间
 - 6.4 纺丝组件清洗间
 - 6.5 热媒间(站)
 - 6.6 仓库
 - 6.7 维修间
 - 7 自动控制和仪表
 - 7.1 一般规定
 - 7.2 控制水平
 - 7.3 主要控制方案
 - 7.4 特殊仪表选型
 - 7.5 控制系统配置
 - 7.6 控制室
 - 7.7 仪表安全措施
 - 8 电气、电信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
 - 8.3 照明
 - 8.4 防雷
 - 8.5 接地
 - 8.6 火灾自动报警
 - 8.7 电信
 - 9 总平面布置
 - 9.1 一般规定
 - 9.2 总平面布置
 - 9.3 竖向布置
 - 10 建筑、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生产厂房
 - 10.3 生产厂房附房
 - 10.4 厂区工程
 - 10.5 建筑防火、防爆、防腐蚀
 - 11 给水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给水
 - 11.3 排水
 - 11.4 消防设施
 - 1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暖
 - 12.3 通风
 - 12.4 空气调节
 - 12.5 设备、风管及其他
 - 13 环境保护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废水(液)处理
 - 13.3 废气处理
 - 13.4 废固处理
 - 13.5 噪声控制
 - 14 职业安全卫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职业危害因素
 - 14.3 安全防护措施
 - 14.4 职业卫生措施
 - 附录A 涤纶工厂可燃和有毒物质数据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