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2 生产厂房
	9.2.1 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应综合建厂地区的建设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抗震设防和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及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形式。
	9.2.2 厂房建筑平面和内部空间应满足生产工艺布置、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要求,并应流程合理、方便操作、有利于设备安装及检修。
	9.2.3 厂房围护结构应根据建厂地区的气象条件确定,应满足建筑物保温、隔热及防结露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的有关规定。湿热车间应设置隔汽层。对单层轻钢结构厂房应加强建筑构造与节点的设计。
	9.2.4 厂房地面或楼面应采用耐磨和不起尘砂的面层。
	9.2.5 厂房主风道宜与承重结构相结合。地下风道应采取防水或防潮措施,吸棉、排风沟道内壁应光滑干燥。
条文说明
    
	9.2.1 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应根据建厂地区条件,如施工能力、场地面积、地质条件等进行确定。棉纺织厂房的主要建筑形式有单层无窗厂房和多层厂房。单层锯齿厂房近年来已较少采用,现在采用较多的是单层无窗厂房。单层无窗厂房的朝向不受限制,车间温湿度基本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并且可以采用大跨度,机台排列合理。多层厂房占地面积少,但楼层荷载较大,设计和施工较复杂,厂房造价也较高。
	9.2.2 车间建筑平面的组成,主要包括工艺设备的安装、生产操作与劳动组织所需要的面积,半制品储放所需要的面积,供电与采暖通风设施所需要的面积,生产辅助部门所需要的面积,运输及通道所需要的面积以及生产管理和生活供应所需要的面积。厂房的空间布置内容包括工艺设备及各种架空管线的布置,采光、照明和通风管道的安排。
	9.2.3 关于建筑节能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生产厂房设计应积极贯彻执行。厂房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选择节能技术,并与工厂所在地区的气候相适应。车间周边墙体应采用保温措施防止结露,使厂房设计既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也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图布置
 - 3.1 一般规定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竖向设计
 - 3.4 厂区管线
 - 3.5 厂区道路和绿化
 - 3.6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 4 工艺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艺流程
 - 4.3 工艺计算
 - 4.4 车间运输
 - 5 工艺设备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与配台
 - 5.3 柱网与设备布置
 - 6 生产辅助设施和仓储
 - 6.1 生产辅助设施
 - 6.2 仓储
 - 7 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 8 电气
 - 8.1 一般规定
 - 8.2 负荷分级
 - 8.3 供配电
 - 8.4 照明
 - 8.5 防雷与接地
 - 8.6 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
 - 8.7 火灾报警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厂房
 - 9.3 辅助用房
 - 9.4 建筑防火、防腐蚀
 - 9.5 结构形式和构造
 - 10 给水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源与给水处理
 - 10.3 水量、水质、水压
 - 10.4 给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5 消防给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7 污水处理与废水回用
 - 11 供暖通风与空调滤尘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暖
 - 11.3 通风
 - 11.4 空调
 - 11.5 滤尘
 - 12 动力
 - 12.1 空压
 - 12.2 制冷
 - 12.3 供热
 - 13 节能环保
 - 附录A 厂区道路技术指标及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B棉纺织主要工艺流程
 - 附录C 主要设备排列间距表
 - 附录D 主要生产辅助设施及面积
 - 附录E 检验检测仪器及辅机设备
 - 附录F 仓库平均单位面积储存能力和机物料仓库面积
 - 附录G 车间温湿度参数
 - 附录H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