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7.3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17.3.1 车场运用整备设施应根据生产需要配备停车库(棚)、列检库(棚)、月检库和列车清洗洗刷、吹扫清洁设备。
17.3.2 运用库的规模应按近期需要确定,并应预留远期发展的条件,其中月检库远期扩建困难时可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17.3.3 停车列检库(棚)设计的总列位数,应按本场配属列车数扣除在修车列数和月检列位数计算确定;列检列位数设计不宜大于停车列检库总列位数的30%。
17.3.4 运用库各库每线的列位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型为尽端式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列检线应按不大于6列位设计;
2)月检线应按2列位设计,困难时可按4列位设计;
3)股道末端应设置简易车挡。
2 库型为贯通式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列检线应按不大于8列位设计;
2)月检线应按4列位设计,困难时可按6列位设计。
17.3.5 运用库库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车辆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时,月检线应设架空接触网。
2 列检和月检库线架空接触网在库前应设置隔离开关或分段器,并应设有送电时的信号显示或音响。
17.3.6 列检列位应设检查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坑深不应小于1.6m;
2 检查坑两端应设阶梯踏步,坑内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 列检检查坑的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式中:Lj——检查坑长度(m);
L——列车长度(m);
4——附加长度(m),包括停车误差1m和检查坑两端阶梯踏步各1.5m。
17.3.7 月检线路应设柱式检查坑,并根据作业要求,设车顶作业平台和中间作业平台。月检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式检查坑深度,股道外宜为0.9m~1.2m,股道内宜为1.4m~1.6m,坑内应有安全照明和排水设施。
2 车顶作业平台和中间作业平台的结构尺寸,应根据车辆结构和作业要求确定。作业平台两侧应有安全防护设施。
3 当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时,上车顶作业平台门的开关应与架空接触网隔离开关联锁,兼作两线作业的车顶作业平台中间应设隔离栅栏。
4 月检线宜有1~2 列位设置外接调试电源设备。
17.3.8 修车场应设机械洗车设施,配属车超过24列的停车场可设置机械洗车设施。机械洗车设施应包括洗车机、洗车线路和生产房屋。
17.3.9 修车场、停车场各种车库有关部位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17.3.9的规定。
	
    注:1 B为车辆的宽度;
2 H为车辆高度(受电弓电动车辆按受电弓落弓高度计算);车库大门净高未考虑受电弓升弓进库状态下的高度;
3 静调库各部分尺寸可按定修库设计。
17.3.10 在列检库检查坑内两侧应设动力及安全照明插座。检查坑内固定照明灯具不应影响作业。
17.3.11 车场在合适位置宜配置储砂及上砂设施,并宜采用自然干砂。
    
      
17.3.2 运用库的规模应按近期需要确定,并应预留远期发展的条件,其中月检库远期扩建困难时可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17.3.3 停车列检库(棚)设计的总列位数,应按本场配属列车数扣除在修车列数和月检列位数计算确定;列检列位数设计不宜大于停车列检库总列位数的30%。
17.3.4 运用库各库每线的列位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型为尽端式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列检线应按不大于6列位设计;
2)月检线应按2列位设计,困难时可按4列位设计;
3)股道末端应设置简易车挡。
2 库型为贯通式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列检线应按不大于8列位设计;
2)月检线应按4列位设计,困难时可按6列位设计。
17.3.5 运用库库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车辆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时,月检线应设架空接触网。
2 列检和月检库线架空接触网在库前应设置隔离开关或分段器,并应设有送电时的信号显示或音响。
17.3.6 列检列位应设检查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坑深不应小于1.6m;
2 检查坑两端应设阶梯踏步,坑内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 列检检查坑的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L——列车长度(m);
4——附加长度(m),包括停车误差1m和检查坑两端阶梯踏步各1.5m。
17.3.7 月检线路应设柱式检查坑,并根据作业要求,设车顶作业平台和中间作业平台。月检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式检查坑深度,股道外宜为0.9m~1.2m,股道内宜为1.4m~1.6m,坑内应有安全照明和排水设施。
2 车顶作业平台和中间作业平台的结构尺寸,应根据车辆结构和作业要求确定。作业平台两侧应有安全防护设施。
3 当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时,上车顶作业平台门的开关应与架空接触网隔离开关联锁,兼作两线作业的车顶作业平台中间应设隔离栅栏。
4 月检线宜有1~2 列位设置外接调试电源设备。
17.3.8 修车场应设机械洗车设施,配属车超过24列的停车场可设置机械洗车设施。机械洗车设施应包括洗车机、洗车线路和生产房屋。
17.3.9 修车场、停车场各种车库有关部位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17.3.9的规定。
	表17.3.9 各车库有关部位最小尺寸表(m)
	


2 H为车辆高度(受电弓电动车辆按受电弓落弓高度计算);车库大门净高未考虑受电弓升弓进库状态下的高度;
3 静调库各部分尺寸可按定修库设计。
17.3.10 在列检库检查坑内两侧应设动力及安全照明插座。检查坑内固定照明灯具不应影响作业。
17.3.11 车场在合适位置宜配置储砂及上砂设施,并宜采用自然干砂。
条文说明
    
	17.3.3 减少列检列位数的占比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场占地与设施投资,轻轨车辆转弯半径小,场地布置灵活,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实现利用不超过30%的列检列位满足全部车辆列检的需求。
	17.3.5 轻轨车辆长度较短,每股道停放列车最高可以达8列,此处不要求每列位之间设置隔离开关,仅需要在库前设置隔离开关或分段器。
	17.3.6 当采用高地板铰接型车时,因检查设备较高,检查坑深度可以略浅,一般为1.4m;采用低地板铰接型车时,检查坑深一般为1.6m。
	17.3.7 第2款“安全防护设施”指防止检修工作人员掉下平台的护栏等设施。
	    第3款 此款为保证平台作业人员安全的基本要求,如兼作两线作业的车顶平台宽度太窄,没有条件设置中间隔离栅栏,则需将平台两侧门与架空接触网联锁。
	17.3.8 轻轨机械洗车设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车辆移动,洗车机不移动;另一种是车辆不移动,洗车机移动。根据车辆长度、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洗车设施。
	17.3.11 上砂设施的配置与砂型的选择,需根据车辆的具体技术参数确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7.2 车场的功能、规模及总平面布置
 - 下一节:17.4 车辆检修设施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运营组织
 - 3.1 一般规定
 - 3.2 运营规模
 - 3.3 行车组织
 - 3.4 配线
 - 3.5 运营管理
 - 4 车辆
 - 4.1 一般规定
 - 4.2 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
 - 4.3 车体
 - 4.4 转向架
 - 4.5 制动系统
 - 4.6 电气系统
 - 4.7 空调与供暖装置
 - 4.8 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
 - 4.9 控制和诊断系统
 - 4.10 通信与乘客信息系统
 - 5 限界
 - 5.1 一般规定
 - 5.2 基本参数
 - 5.3 设备限界
 - 5.4 建筑限界
 - 5.5 轨道区管线设备布置
 - 6 线路
 - 6.1 一般规定
 - 6.2 线路平面
 - 6.3 线路纵断面
 - 7 轨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基本技术参数
 - 7.3 轨道设备
 - 7.4 道床结构
 - 7.5 无缝线路
 - 7.6 轨道减振
 - 7.7 轨道安全及附属设备
 - 8 路基
 - 8.1 一般规定
 - 8.2 基床
 - 8.3 路堤
 - 8.4 路堑
 - 8.5 工后沉降
 - 8.6 路基变形观测
 - 8.7 路基防护
 - 9 车站建筑
 - 9.1 一般规定
 - 9.2 地面站
 - 9.3 站台
 - 9.4 站亭
 - 9.5 人行天桥和地道
 - 9.6 服务设施
 - 10 工程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区间桥涵结构
 - 10.3 车站结构
 - 11 交通组织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交通调查与客流预测
 - 11.3 线路与道路
 - 11.4 车站与道路
 - 11.5 平交路口交通组织
 - 11.6 平交路口信号控制
 - 11.7 交通衔接
 - 12 供电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外部电源
 - 12.3 中压供电网络
 - 12.4 牵引变电所与牵引充电站
 - 12.5 牵引网
 - 12.6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与接地
 - 13 机电设备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通风空调与供暖
 - 13.3 给水与排水
 - 13.4 自动扶梯与电梯
 - 13.5 动力与照明
 - 14 运营监控系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正线道岔控制系统
 - 14.3 平交路口列车位置检测系统
 - 14.4 车场联锁系统
 - 14.5 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 14.6 数据承载网络系统
 - 14.7 乘客信息系统
 - 14.8 视频监视系统
 - 14.9 信息化系统
 - 14.10 火灾自动报警及设备监控系统
 - 14.11 电力监控系统
 - 14.12 其他
 - 15 售检票系统
 - 15.1 一般规定
 - 15.2 票务管理模式
 - 15.3 系统构成
 - 15.4 系统功能
 - 15.5 其他
 - 16 运营调度中心
 - 16.1 一般规定
 - 16.2 选址及设置
 - 16.3 运营调度中心管理
 - 16.4 布置分区及要求
 - 16.5 建筑与结构
 - 16.6 附属设施
 - 17 车场
 - 17.1 一般规定
 - 17.2 车场的功能、规模及总平面布置
 - 17.3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 17.4 车辆检修设施
 - 17.5 综合维修中心
 - 17.6 救援设施
 - 17.7 站场
 - 18 安全防护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建筑防火
 - 18.3 防火设备
 - 18.4 防风
 - 18.5 防雪
 - 18.6 安防
 - 19 环境保护
 - 19.1 一般规定
 - 19.2 噪声与振动控制
 - 19.3 污水与废水处理
 - 20 景观
 - 20.1 一般规定
 - 20.2 桥梁
 - 20.3 车站
 - 20.4 架空接触网
 - 20.5 照明
 - 20.6 绿化
 - 附录A 接触网供电车辆限界图
 - 附录B 储能式供电车辆限界图
 - 附录C 曲线段设备限界几何加宽量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