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5 集棉、铺棉、成毡与打褶
	8.5.1 集棉工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厂房梁下净空不宜低于12m;
1 厂房梁下净空不宜低于12m;
	    2 应设置冷却水、压缩空气供应接口;
	    3 宜选用三角网带式或鼓式集棉机,并应带有自清洁功能;
	    4 初始毡面密度不宜大于500g/㎡;
	    5 集棉机负压风过滤室应靠近集棉机抽风口,抽风系统应设置应急喷淋装置,风管应设置清扫门。
	8.5.2 铺棉工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棉工艺应采用摆锤法;
	    2 弧型摆锤或平行摆锤宜带有速度补偿功能;
3 铺棉宽度、铺棉速度应在线可调;
3 铺棉宽度、铺棉速度应在线可调;
		    4 铺棉速度应与集棉速度相匹配,并应同步调节;
	
		    5 摆锤与成毡设备高差应与产品方案相匹配。
	
		8.5.3 成毡工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成毡设备应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要求;
	
		    2 产品密度应在线可调;
	
		    3 成毡设备宜选用多工位成毡机组,机组上宜设置侧挡机构。
	
		8.5.4 打褶工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打褶工艺应满足不同规格产品对纤维三维化处理和预压缩的要求;
	
		    2 打褶设备应选用多段式打褶机组,打褶段不应少于3段,打褶速度、打褶高度、打褶比应在线可调节;
	
		    3 打褶辊道和加压辊道宜采用水冷设计。
条文说明
    
	8.5.1 本条对集棉工段设计做出了规定。
	    4 岩棉纤维被吸附在集棉机网带上形成初始棉毡,初始棉毡在保证均匀平整的前提下,平米重量越低,铺棉工段铺棉层数越高,有利于提高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
	8.5.3 本条对成毡工段设计做出了规定。
	    3 不同规格的岩棉制品在成毡工段形成的棉毡高度不同,选用多工位成毡机组可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成毡机组上的棉毡未固化,需要设置侧挡机构。
	8.5.4 打褶比包括打褶工段进口与出口的总速比、相邻打褶段的速度比,以及每个打褶段上下辊道的速度比,需要根据不同规格产品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进行调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4 粘结剂制备与输送
 - 下一节:8.6 固化、冷却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区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 4.1 厂区总体规划
 - 4.2 厂址选择
 - 5 总图运输
 - 5.1 总平面布置
 - 5.2 厂区道路
 - 5.3 竖向设计
 - 5.4 管线综合布置
 - 6 原料
 - 6.1 原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 6.2 原料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 7 燃料
 - 7.1 一般规定
 - 7.2 焦炭
 - 7.3 天然气
 - 8 生产工艺
 - 8.1 一般规定
 - 8.2 熔制
 - 8.3 成纤
 - 8.4 粘结剂制备与输送
 - 8.5 集棉、铺棉、成毡与打褶
 - 8.6 固化、冷却
 - 8.7 切割
 - 8.8 制品加工
 - 8.9 产品包装与存储
 - 8.10 质量检测
 - 9 自动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配料系统自动控制
 - 9.3 熔制过程自动控制
 - 9.4 成形过程自动控制
 - 9.5 公用站房自动控制
 - 9.6 控制室
 - 9.7 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 10 建筑与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联合厂房
 - 10.3 构筑物
 - 10.4 设计荷载
 - 10.5 建筑防火
 - 10.6 室内外装修
 - 11 给水与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给水
 - 11.3 排水
 - 11.4 消防用水
 - 12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热
 - 12.3 通风、排烟与空气调节
 - 13 供气
 - 13.1 氧气
 - 13.2 压缩空气
 - 14 电气
 - 14.1 一般规定
 - 14.2 供配电系统
 - 14.3 照明
 - 14.4 防雷及接地
 - 14.5 通信和火灾报警
 - 15 节能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建筑节能
 - 15.3 工艺装备节能
 - 15.4 节水
 - 15.5 节电
 - 15.6 余热利用
 - 16 环境保护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废气污染防治
 - 16.3 废水污染防治
 - 16.4 噪声污染防治
 - 16.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 16.6 环境监测
 - 17 职业健康安全
 - 17.1 一般规定
 - 17.2 防火与防爆
 - 17.3 防电气伤害
 - 17.4 防机械伤害
 - 17.5 防尘、防毒和其他伤害
 - 17.6 防暑降温及采暖防寒
 - 17.7 噪声控制
 - 附录A 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B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D 岩棉生产车间及存储库房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录E 生产操作区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