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 基本规定
	3.0.1 岩棉生产线设计规模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条生产线年产岩棉制品能力30000t及以上的为大型;
	    2 单条生产线年产岩棉制品能力30000t以下、20000t及以上的为中型;
	    3 单条生产线年产岩棉制品能力20000t以下的为小型。
	3.0.2 设计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用地规划和市政要求;
	    2 同意征用土地和选址的意见;
	    3 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安全生产评估文件;
	    4 厂址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 区域地形图1:10000、1:50000或1:5000;
	    6 地区气象和水文资料;
	    7 地震设防烈度的相关资料;
	    8 同意供电的意见和初步供电方案;
	    9 供水意向书或协议书;
10 燃料供应意向书或协议书;
10 燃料供应意向书或协议书;
	    11 污水、雨水排放要求。
	
		3.0.3 岩棉工厂设计应符合国家对岩棉行业准入条件的有关要求。
	
		3.0.4 岩棉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1835、《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GB/T 19686及《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的有关规定。
	
		3.0.5 单位产品能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83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3.0.1 本条对岩棉生产线的设计规模做出了规定,主要是用以指导设计工作,它不同于工厂规模大小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事项。《岩棉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2012年10号)规定:新建岩棉项目总规模不得低于40000t/a,单线规模不得低于20000t/a;改建、扩建岩棉项目单线规模不得低于20000t/a;鼓励建设单线30000t/a及以上的项目。
	    生产能力根据年有效生产时间计算,具体计算方法:炉期10d(含检修1d),每天有效生产时间22.5h,每年有效生产炉期数30个,每年有效生产时间6750h。
	3.0.2 本条列举了设计工作中所需的基础资料清单。设计基础资料和数据应准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2 术语
 - 下一节:4 厂区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区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 4.1 厂区总体规划
 - 4.2 厂址选择
 - 5 总图运输
 - 5.1 总平面布置
 - 5.2 厂区道路
 - 5.3 竖向设计
 - 5.4 管线综合布置
 - 6 原料
 - 6.1 原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 6.2 原料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 7 燃料
 - 7.1 一般规定
 - 7.2 焦炭
 - 7.3 天然气
 - 8 生产工艺
 - 8.1 一般规定
 - 8.2 熔制
 - 8.3 成纤
 - 8.4 粘结剂制备与输送
 - 8.5 集棉、铺棉、成毡与打褶
 - 8.6 固化、冷却
 - 8.7 切割
 - 8.8 制品加工
 - 8.9 产品包装与存储
 - 8.10 质量检测
 - 9 自动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配料系统自动控制
 - 9.3 熔制过程自动控制
 - 9.4 成形过程自动控制
 - 9.5 公用站房自动控制
 - 9.6 控制室
 - 9.7 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 10 建筑与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联合厂房
 - 10.3 构筑物
 - 10.4 设计荷载
 - 10.5 建筑防火
 - 10.6 室内外装修
 - 11 给水与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给水
 - 11.3 排水
 - 11.4 消防用水
 - 12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热
 - 12.3 通风、排烟与空气调节
 - 13 供气
 - 13.1 氧气
 - 13.2 压缩空气
 - 14 电气
 - 14.1 一般规定
 - 14.2 供配电系统
 - 14.3 照明
 - 14.4 防雷及接地
 - 14.5 通信和火灾报警
 - 15 节能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建筑节能
 - 15.3 工艺装备节能
 - 15.4 节水
 - 15.5 节电
 - 15.6 余热利用
 - 16 环境保护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废气污染防治
 - 16.3 废水污染防治
 - 16.4 噪声污染防治
 - 16.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 16.6 环境监测
 - 17 职业健康安全
 - 17.1 一般规定
 - 17.2 防火与防爆
 - 17.3 防电气伤害
 - 17.4 防机械伤害
 - 17.5 防尘、防毒和其他伤害
 - 17.6 防暑降温及采暖防寒
 - 17.7 噪声控制
 - 附录A 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B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D 岩棉生产车间及存储库房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录E 生产操作区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