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3 目测分级和机械分级胶合木构件组坯
	9.3.1 目测分级和机械分级胶合木构件采用的层板等级标准和树种分类应符合本规范第3.1.3条及第4.2.2条的规定。异等组合胶合木的层板分为表面层板、外侧层板、内侧层板和中间层板(图9.3.1)。异等组合胶合木组坯应符合表9.3.1的规定。

	图9.3.1 胶合木不同部位层板的名称
	表9.3.1 异等组合胶合木组坯

	续表9.3.1

		9.3.2 当设计仅采用外侧层板和中间层板进行组合时,除外侧层板和中间层板的材质应符合本规范第3章的规定外,胶合木的强度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进行确定。
	
		9.3.3 采用异等组合时,构件受拉一侧的表面层板宜采用机械分级层板。当采用机械分级时,其弹性模量的等级不得小于表9.3.3中各强度等级相对应的等级要求,并按本规范第9.3.4条和第9.3.5条进行组坯。
	
		表9.3.3 异等组合胶合木中表面层板所需的弹性模量的最低要求
	
		续表9.3.3

		9.3.4 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分为4级。组坯级别应根据表面层板的级别和树种级别,按表9.3.4-1、表9.3.4-2的规定确定。
	
		表9.3.4-1 对称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
	
		表9.3.4-2 非对称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
	
		续表9.3.4-2

	9.3.5 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应按表9.3.5-1和表9.3.5-2的要求进行配置。
		表9.3.5-1 对称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配置标准
		
	
		注:1 ME为表面层板的弹性模量级别,最低要求按本规范表9.3.3确定。ME-△1ME,ME-△2ME和ME-△4ME分别表示该层板的弹性模量级别比ME小1、2、4级差。
	
		      2 如果构件的强度可通过足尺试验或计算机模拟计算并结合试验得到证实,即使层板的组合配置不满足表中的规定,也可认为构件满足标准要求。
	
		表9.3.5-2 非对称异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配置标准

	注:1 ME为受拉侧表面层板的弹性模量级别,最低要求按本规范表9.3.3确定。ME-A1ME,ME-A2ME和ME-A4ME分别表示该层板的弹性模量级别比ME小1、2、4级差。
	      2 如果构件的强度可通过足尺试验或计算机模拟计算并结合试验得到证实,即使层板的组合配置不满足表中的规定,也可认为构件满足标准要求。
	9.3.6 同等组合胶合木的层板可采用目测分级层板、机械分级层板。目测分级或机械分级等级应符合表9.3.6-1和表9.3.6-2的规定。
	表9.3.6-1 同等组合胶合木采用目测分级层板的材质要求

		表9.3.6-2 同等组合胶合木采用机械弹性模量分级层板的材质要求
		
	
		9.3.7 同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分为3级,组坯级别应根据选定层板的目测分级或机械分级等级和树种级别,按表9.3.7-1和表9.3.7-2的规定确定。
	
		表9.3.7-1 同等组合胶合木采用目测分级层板的组坯级别
	
		表9.3.7-2 同等组合胶合木采用机械弹性模量分级层板的组坯级别

	9.3.8 同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应按表9.3.8的要求进行配置。
	表9.3.8 同等组合胶合木的组坯级别配置标准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9.2 普通层板胶合木构件组坯
 - 下一节:9.4 构件制作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木材
 - 3.2 结构用胶
 - 3.3 钢材
 - 4 基本设计规定
 - 4.1 设计原则
 - 4.2 设计指标和允许值
 - 5 构件设计
 - 5.1 等截面直线形受弯构件
 - 5.2 变截面直线形受弯构件
 - 5.3 曲线形受弯构件
 - 5.4 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 5.5 拉弯和压弯构件
 - 5.6 构件的局部承压
 - 6 连接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销轴类紧固件的连接计算
 - 6.3 剪板的连接计算
 - 7 构件防火设计
 - 7.1 防火设计
 - 7.2 防火构造
 - 8 构造要求
 - 8.1 一般规定
 - 8.2 梁与砌体或混凝土结构的连接
 - 8.3 梁与梁的连接
 - 8.4 梁和柱的连接
 - 8.5 构件与基础的连接
 - 8.6 拱构件的连接
 - 8.7 桁架构件的连接
 - 8.8 构件耐久性构造
 - 9 构件制作与安装
 - 9.1 一般规定
 - 9.2 普通层板胶合木构件组坯
 - 9.3 目测分级和机械分级胶合木构件组坯
 - 9.4 构件制作
 - 9.5 构件连接施工
 - 9.6 构件安装
 - 10 防护与维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防腐处理
 - 10.3 检查和维护
 - 附录A 胶粘剂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 A.1 剪切试验
 - A.2 浸渍剥离试验
 - A.3 耐久性试验
 - A.4 垂直拉伸试验
 - A.5 木材干缩试验
 - 附录B 胶合木强度和弹性模量特征值
 - 附录C 进口胶合木强度和弹性模量设计值的规定
 - 附录D 根据构件足尺试验确定胶合木强度等级
 - 附录E 曲线形受弯构件径向承载力计算
 - 附录F 构件中紧固件数量的确定与常用紧固件的kg值
 - F.1 构件中紧固件数量的确定
 - F.2 常用紧固件组合作用调整系数kg值
 - 附录G 常用树种木材的全干相对密度
 - 附录H 不同温度与湿度下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