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0 活性炭滤池
	4.10.1 冲洗活性炭滤池前,在水位降至距滤料表层200mm时,应关闭出水阀。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还应确保冲洗总管(渠)上的放气阀处于关闭状态。
	4.10.2 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必须先进行气冲洗,待气冲停止后方可进行水冲。气冲洗强度宜为(11~14)L/(s·m2)。
	4.10.3 没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水冲洗强度宜为(11~13)L/(s·m2),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水冲洗强度宜为(6~12)L/(s·m2)。
	4.10.4 活性炭滤池冲洗水宜采用活性炭滤池的滤后水作为冲洗水源。
	4.10.5 冲洗活性炭滤池时,排水阀门应处于全开状态,且排水槽、排水管道应畅通,不应有壅水现象。
	4.10.6 用高位水箱供冲洗水时,高位水箱不得放空。
	4.10.7 活性炭滤池冲洗时的滤料膨胀率应控制在设计确定的范围内。
	4.10.8 用泵直接冲洗活性炭滤池时,水泵填料不得漏气。
	4.10.9 活性炭滤池运行中,滤床上部的淹没水深不得小于设计确定的设定值。
	4.10.10 活性炭滤池空床停留时间宜控制在10min以上。
	4.10.11 活性炭滤池滤后水浑浊度不得大于1NTU,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活性炭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后,清水阀不能先开启,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活性炭滤池初滤水浑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方可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
	4.10.12 活性炭滤池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滤后水浑浊度、运行时间确定。
	4.10.13 活性炭滤池初用或冲洗后进水时,池中的水位不得低于排水槽,严禁滤料暴露在空气中。
	4.10.14 活性炭滤池新装滤料宜选用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的技术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规定的要求。新装滤料应冲洗后方可投入运行。
	4.10.15 应每年对每格滤池做滤层抽样检查。
	4.10.16 应加强活性炭滤池生物相检测,并确保出水生物安全性。
	4.10.17 全年的滤料损失率不应大于10%。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水质监测
 - 2.1 一般规定
 - 2.2 原水
 - 2.3 净化工序水
 - 2.4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
 - 2.5 检验方法
 - 2.6 在线监测
 - 2.7 净水药剂及材料
 - 2.8 质量控制
 - 3 制水生产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质量控制
 - 4 供水设施运行
 - 4.1 取水口
 - 4.2 原水输水管线
 - 4.3 预处理
 - 4.4 加药和消毒
 - 4.5 混合、絮凝
 - 4.6 沉淀
 - 4.7 澄清池
 - 4.8 普通滤池
 - 4.9 臭氧接触池
 - 4.10 活性炭滤池
 - 4.11 臭氧系统
 - 4.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 4.13 清水池
 - 4.14 污泥处理系统
 - 4.15 地下水处理系统
 - 4.16 厂级调度
 - 5 供水设备运行
 - 5.1 水泵
 - 5.2 电动机
 - 5.3 变压器
 - 5.4 配电装置
 - 5.5 低压配电装置
 - 5.6 防雷保护装置
 - 5.7 电力电缆
 - 5.8 10kV及其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 5.9 室内配电线路、电气及照明设备
 - 5.10 配电线路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 5.11 直流电源
 - 5.12 变频器
 - 5.13 继电综合保护装置
 - 6 供水设施维护
 - 6.1 一般规定
 - 6.2 取水口设施
 - 6.3 原水输水管线
 - 6.4 预处理设施
 - 6.5 投药设施
 - 6.6 混合絮凝设施
 - 6.7 沉淀、澄清设施
 - 6.8 普通滤池
 - 6.9 臭氧接触池
 - 6.10 活性炭滤池
 - 6.11 臭氧发生器
 - 6.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 6.13 清水池
 - 6.14 消毒设施
 - 6.15 污泥处理系统
 - 6.16 地下水处理设施
 - 6.17 排水设施
 - 7 供水设备维护
 - 7.1 一般规定
 - 7.2 水泵
 - 7.3 电动机
 - 7.4 变压器
 - 7.5 高压配电装置
 - 7.6 高压断路器
 - 7.7 高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
 - 7.8 高压熔断器
 - 7.9 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
 - 7.10 电力电容器
 - 7.10 电力电容器
 - 7.11 低压配电装置
 - 7.12 二次回路系统
 - 7.13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装置
 - 7.14 接地装置
 - 7.15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
 - 7.16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
 - 7.17 变频器
 - 8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8.1 一般规定
 - 8.2 控制室
 - 8.3 现场监控站
 - 8.4 不间断电源及蓄电池
 - 8.5 在线仪器仪表
 - 8.6 执行器和驱动器
 - 8.7 防雷与防电磁涌流
 - 8.8 视频系统
 - 9 安全
 - 9.1 水质安全保障
 - 9.2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 9.3 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使用安全
 - 9.4 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使用安全
 - 9.5 电气安全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