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3 保温结构
11.3.1 保温层外应有性能良好的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应满足施工、运行的要求,预制保温结构还应满足运输的要求。
11.3.2 室外敷设的管道应采用预制保温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3.3 管道采用非连续式硬质保温瓦块或含硬质瓦复合式保温结构时,直管段每隔10m~20m及弯头处应预留伸缩缝,缝内应填充柔性保温材料,伸缩缝的外防水层应采用搭接。
11.3.4 直埋敷设的阀门应采用预制保温阀门,其他敷设方式的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11.3.2 室外敷设的管道应采用预制保温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3.3 管道采用非连续式硬质保温瓦块或含硬质瓦复合式保温结构时,直管段每隔10m~20m及弯头处应预留伸缩缝,缝内应填充柔性保温材料,伸缩缝的外防水层应采用搭接。
11.3.4 直埋敷设的阀门应采用预制保温阀门,其他敷设方式的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条文说明
    11.3.1 本条主要强调对外保护层的要求,保温结构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保护层,提高外保护层和预制保温结构的整体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1.3.2 室外敷设的管道包括地上架空、地下管沟和综合管廊、地下直埋敷设等。
11.3.4 本条规定可以减少管道的散热损失,并考虑到便于阀门、设备的检修,可节约重复做保温结构的费用。
11.3.2 室外敷设的管道包括地上架空、地下管沟和综合管廊、地下直埋敷设等。
	    地下直埋敷设可充分利用土壤对管道产生摩擦约束的特点,束缚管道的热胀伸长,减少补偿器的使用,便于管道保温结构防护层形成封闭以隔绝外部对它的影响,且易于施工,节约投资,是目前各国积极采用的敷设方式。直埋敷设管道生产制造必须要保证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形成三位一体,否则将适得其反。本条规定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GB/T34611和《城镇供热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38097的规定。这些标准代表国内预制直埋保温管生产的较高水平。
	
11.3.3 本条规定是对钢管、保温、外护层不能形成三位一体同胀缩的保温结构而定。由于钢管的线膨胀系数比保温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在热状态下,由于管道升温膨胀时会破坏保温层的完整性,产生环状裂缝。不仅裂缝处增加了散热损失,而且水汽易于侵入加速保温层的破坏。因此要求设置伸缩缝,缝内应填充柔性保温材料,并要求做好伸缩缝处的防水处理。
		    综合管廊、管沟敷设对内部环境要求比较高,其内的管道应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对管廊内供热管道的整体性提出较高要求。架空敷设供热管道由于空气对流的影响,管道的散热损失通常较高,为降低空气对流产生的散热损失,有必要提高供热管道保温的整体质量,应使用预制保温管道。预制保温管及管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团体标准《架空和综合管廊预制热水保温管及管件》T/CDHA1和《架空和综合管廊预制蒸汽保温管及管件》T/CDHA2的规定。
11.3.4 本条规定可以减少管道的散热损失,并考虑到便于阀门、设备的检修,可节约重复做保温结构的费用。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耗热量
 - 3.1 热负荷
 - 3.2 年耗热量
 - 4 供热介质
 - 4.1 介质选择
 - 4.2 介质参数
 - 4.3 水质
 - 5 管网形式
 - 6 供热调节
 - 7 水力计算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计流量
 - 7.3 计算参数
 - 7.4 压力工况
 - 7.5 水泵选择
 - 8 管网布置与敷设
 - 8.1 管网布置
 - 8.2 管道敷设
 - 8.3 管道材料及连接
 - 8.4 热补偿
 - 8.5 附件与设施
 - 9 管道应力和作用力计算
 - 10 厂站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中继泵站
 - 10.3 热水热力站和隔压站
 - 10.4 蒸汽热力站
 - 11 保温与防腐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保温计算
 - 11.3 保温结构
 - 11.4 防腐
 - 12 供配电与照明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配电
 - 12.3 照明
 - 13 热工监测与控制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管网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3 中继泵站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4 热力站和隔压站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5 管网监控系统
 - 附录A 供热管网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距离
 - 附录B 地上敷设或管沟敷设钢质管道应力验算
 - 附录C 供热管道保温计算
 - C.1 架空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C.2 管沟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C.3 直埋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