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建(构)筑物的布置
	8.2.1 建(构)筑物布置应根据总体布置要求、站址地质条件、设备型号、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站房施工、设备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8.2.2 建筑物平面、空间组合应根据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紧凑合理。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建筑单体应采取防洪、防涝、防震、防滑坡等安全及防灾措施。
	8.2.3 辅助和附属建筑布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和使用功能统一规划,宜采用联合建筑和多层建筑。
	8.2.4 配电装置布置应使通向升压变电站的线路在入口处的交叉和转角的数量最少,场内道路和低压电力、控制电缆的长度最短,以及各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之间连接的长度最短。
	8.2.5 电站监控室宜能观察到进出变电站及储能区域的主要出入口。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8.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8.3 辅助生产配套设施布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站址选择
 - 5 风能、太阳能资源与电网特性分析
 - 5.1 一般规定
 - 5.2 风能资源分析
 - 5.3 太阳能资源分析
 - 5.4 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互补特性分析
 - 5.5 电网特性分析
 - 6 联合发电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联合发电系统配比
 - 6.3 主要设备选择
 - 6.4 风力发电系统
 - 6.5 光伏发电系统
 - 6.6 储能系统
 - 6.7 联合发电站发电量计算
 - 6.8 接入系统
 - 7 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硬件要求
 - 7.3 软件要求
 - 7.4 性能指标
 - 8 站区布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建(构)筑物的布置
 - 8.3 辅助生产配套设施布置
 - 8.4 竖向布置
 - 8.5 风力发电机布置
 - 8.6 光伏方阵布置
 - 8.7 储能系统布置
 - 8.8 站区安全防护设施
 - 9 电气
 - 9.1 一般规定
 - 9.2 主变压器
 - 9.3 电气主接线
 - 9.4 站用电系统
 - 9.5 直流系统及UPS
 - 9.6 配电装置
 - 9.7 无功补偿装置
 - 9.8 电气二次
 - 9.9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 9.10 电缆选择与敷设
 - 9.11 集电线路
 - 10 建筑与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联合发电站建筑
 - 10.3 联合发电站结构
 - 11 给水排水、暖通与空调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给水排水
 - 11.3 暖通与空调
 - 1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环境保护
 - 12.3 水土保持
 - 13 职业安全
 - 14 消防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