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4 车载设备和设施
	4.4.1 车辆应设置蓄电池,其容量应满足紧急状态下车门控制、应急照明、外部照明、车载安全设备、广播、通信、信号、应急通风等系统的供电要求。用于地下运行的车辆,蓄电池容量应保证供电时间不少于45min;用于地面或高架线路运行的车辆,蓄电池容量应保证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用于全自动运行的车辆应同时满足具有休眠唤醒功能模块的供电要求。
	4.4.2 车辆内所有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措施。
	4.4.3 客室及司机室应根据需要设置通风、空调和供暖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仅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时,客室内人均供风量不应少于20m³/h(按定员载荷计);
	    2 当采用空调系统时,客室内人均新风量不应少于10m³/h(按定员载荷计),司机室人均新风量不应少于30m³/h;
	    3 列车各个车厢应设紧急通风装置;
	    4 供暖系统应确保消防安全,采用电加热器时应有超温保护功能,电加热器应采取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的措施;
		    5 对于有人驾驶的列车,冬季运行时司机室温度不应低于14℃。
	
		4.4.4 车辆应至少设置一处供轮椅停放的位置,并应设扶手和轮椅固定装置;在车辆及车站站台的相应位置应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4.4.5 车辆应具备下列广播通信设施和功能:
	
		    1 广播报站、应急广播服务及广播电视服务;
	
		    2 司机与车站控制室、控制中心的通话设备;
	
		    3 乘客与司机直接联系的通话设备;
	
		    4 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中,乘客与控制中心联系的通信系统;
	
		    5 紧急通信优先功能。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2.1 一般要求
 - 2.2 规划
 - 2.3 杂散电流防护
 - 2.4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 2.5 应急设施
 - 3 限界
 - 4 车辆
 - 4.1 一般规定
 - 4.2 车体及内装
 - 4.3 牵引和制动
 - 4.4 车载设备和设施
 - 4.5 安全与应急
 - 5 土建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线路工程
 - 5.3 轨道与路基工程
 - 5.4 车站建筑
 - 5.5 结构工程
 - 5.6 车辆基地与其他设施
 - 6 机电设备系统
 - 6.1 供电系统
 - 6.2 通信系统
 - 6.3 信号系统
 - 6.4 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
 - 6.5 给水、排水系统
 - 6.6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 6.7 综合监控系统
 - 6.8 自动售检票系统
 - 6.9 自动扶梯、电梯系统
 - 6.10 站台屏蔽门系统
 - 6.11 乘客信息系统
 - 6.12 公共安全设施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