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洁净室布置和综合协调
	4.3.1 洁净厂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洁净生产区、辅助区和动力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洁净室(区)人员净化、物料净化和各种辅助用房,应合理分区布置;
	    2 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宜分隔为单独的房间;
	    3 生产过程中排放腐蚀性气体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工序应分类、集中布置或与其他生产房间分隔;
	    4 发热量、发尘量大的生产工序或生产设备,宜与空气洁净度要求严格的房间分隔布置;
	    5 洁净室(区)的辅助设备、维修间等技术支持区,宜集中布置在洁净室(区)的相邻房间,技术支持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低于洁净室(区)的等级;
	    6 若需在洁净室(区)内设置洁净电梯时,应采取气闸间、洁净送风措施;
	    7 应符合有关防爆、防火、消防等要求。
	4.3.2 洁净室(区)的空间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生产设备、物料运输系统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布置,并应做到有效、灵活和操作方便;
	    2 各类管线的空间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安全间距和维修要求;
	    3 终端高效空气过滤器、照明灯具和各种公用动力设施的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洁净度等级、安全生产和维修要求;
	    4 洁净生产层的高度应按生产设备、微环境装置和物料运输设备的外形尺寸确定。技术夹层高度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确定。
	4.3.3 洁净室(区)内应少分隔,但下列情况应予分隔:
	    1 按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类的房间与相邻的生产区段或房间之间,或有防火分隔要求时,应设隔墙;
	    2 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不同时使用的两个生产区段或房间之间;
	    3 生产过程中排放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害气体或化学污染物的工序、设备,宜分隔设独立房间。
	4.3.4 洁净厂房的布置应综合协调生产操作、设备安装和维修、公用动力管线、气流流型以及净化空调系统等各类技术设施的需要。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电子产品生产环境设计要求
 - 3.1 一般规定
 - 3.2 生产环境设计要求
 - 4 总体设计
 - 4.1 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 4.2 洁净室型式
 - 4.3 洁净室布置和综合协调
 - 5 工艺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艺布局
 - 5.3 人员净化
 - 5.4 物料净化
 - 5.5 设备及工器具
 - 6 洁净建筑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防火和疏散
 - 6.3 室内装修
 - 7 空气净化和空调通风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气流流型和送风量
 - 7.3 净化空调系统
 - 7.4 空气净化设备
 - 7.5 采暖、通风
 - 7.6 排烟
 - 7.7 风管、附件
 - 8 给水排水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水
 - 8.3 排水
 - 8.4 雨水
 - 8.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 9 纯水供应
 - 9.1 一般规定
 - 9.2 纯水系统
 - 9.3 管材、阀门和附件
 - 10 气体供应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常用气体系统
 - 10.3 干燥压缩空气系统
 - 10.4 特种气体系统
 - 11 化学品供应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化学品储存、输送
 - 11.3 管材、阀门
 - 12 电气设计
 - 12.1 配电
 - 12.2 照明
 - 12.3 通信与安全保护装置
 - 12.4 自动控制
 - 12.5 接地
 - 13 防静电与接地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防静电措施
 - 13.3 防静电接地
 - 14 噪声控制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噪声控制设计
 - 15 微振控制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容许振动值
 - 15.3 微振动控制设计
 - 附录A 各类电子产品生产对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
 - 附录B 电子产品生产间/工序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 附录C 精密仪器、设备的容许振动值举例
 - 附录D 洁净室(区)性能测试和认证
 - D.1 通则
 - D.2 洁净室(区)性能测试要求
 - D.3 洁净室测试方法
 - D.4 认证
 - D.5 记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