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湿地保育
6.2.1 湿地保育包括对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的保护及培育,宜实施分级和分类。
6.2.2 湿地保育工程设计应包括方案制定、保护对象分类、保护措施确定、保护设施设置等内容,并应考虑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干扰因素;湿地保育工程设施宜就地取材,可进行艺术处理,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6.2.3 生态保育区应设置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隔离设施;生态保育区内不应设置照明设施;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境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或临时禁入区。
    
      
6.2.2 湿地保育工程设计应包括方案制定、保护对象分类、保护措施确定、保护设施设置等内容,并应考虑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干扰因素;湿地保育工程设施宜就地取材,可进行艺术处理,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6.2.3 生态保育区应设置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隔离设施;生态保育区内不应设置照明设施;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境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或临时禁入区。
条文说明
    6.2.1 建立与湿地生态功能相适宜的、具有差异性的湿地保育制度。
6.2.2 由于外源不利因素对湿地环境影响较大,湿地保育通过控制和调节措施,排除外源不利因素。本条内容明确了湿地保护工程设计的内容,通过控制和调节措施,排除外源不利因素。设计湿地保育工程技术方案,兼顾生态性、环保性、节约性和艺术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生态材料。
6.2.3 将完整的天然湿地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划入生态保育区,设置一定的设施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便于兼顾生态保护与公园管理。
生态保育区中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天然湿地区、珍稀物种的繁殖区或原产地等、集中连片的典型生物栖息地是湿地保育的核心,可通过设置生物围栏、隔离设施、警示标志等方式禁止人员入内。
6.2.2 由于外源不利因素对湿地环境影响较大,湿地保育通过控制和调节措施,排除外源不利因素。本条内容明确了湿地保护工程设计的内容,通过控制和调节措施,排除外源不利因素。设计湿地保育工程技术方案,兼顾生态性、环保性、节约性和艺术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生态材料。
6.2.3 将完整的天然湿地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划入生态保育区,设置一定的设施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便于兼顾生态保护与公园管理。
生态保育区中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天然湿地区、珍稀物种的繁殖区或原产地等、集中连片的典型生物栖息地是湿地保育的核心,可通过设置生物围栏、隔离设施、警示标志等方式禁止人员入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总体设计
 - 4.1 现状调研
 - 4.2 功能分区与用地比例
 - 4.3 地形和竖向
 - 5 水系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湿地水系布局及水形态
 - 5.3 水源、水量及水质
 - 5.4 水位控制
 - 6 生境营造与种植
 - 6.1 一般规定
 - 6.2 湿地保育
 - 6.3 生境营造
 - 6.4 种植设计
 - 7 园路与场地
 - 7.1 一般规定
 - 7.2 园路
 - 7.3 铺装场地与平台
 - 8 标识与解说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标识系统
 - 8.3 解说系统
 - 9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常规设施
 - 9.1 一般规定
 - 9.2 科研与监测类建筑
 - 9.3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
 - 9.4 安全防护设施
 - 9.5 应急避险设施
 - 9.6 给水
 - 9.7 排水
 - 9.8 供电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