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4.3.1 管道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而高于本规范附录A中使用温度下限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铁素体钢,出厂材料及采用焊接堆积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4.3.2 奥氏体不锈钢,含碳量大于0.1%,设计温度低于-20℃而高于本规范附录A中使用温度下限时,出厂的材料及采用焊接堆积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4.3.3 奥氏体高合金钢的使用温度等于或高于-196℃时,可免做低温冲击试验。
	4.3.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管道材料可免做低温冲击试验:
	    4.3.4.1 使用温度等于或高于-45℃,且不低于本规范附录A中材料使用温度下限,同时,材料的厚度无法制备5mm厚试样时。
	    4.3.4.2 除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钢材及螺栓材料外,使用的材料在低温低应力工况下,若设计温度加50℃后,高于-20℃时。
	    注:低温低应力工况为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受压的管道组成件,其环向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中屈服点的1/6,且不大于50MPa的工况。
	4.3.5 需热处理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冲击试验。
	4.3.6 下列条件的材料用于管道时,母材、焊缝及热影响区应增加冲击试验:
	    (1) Q235-A、Q235-B及Q235-C材料,使用温度在图4.3.6曲线A以下至附录A表中使用温度下限(-10℃)范围内时。
	    (2) 钢号为10、20、20g、16Mn、20R、16MnR及15MnVR的材料,使用温度在图4.3.6曲线B以下至附录A表中使用温度下限范围内时。
	    (3) 使用温度低于0℃至附录A表中使用温度下限范围内的18MnMoNbR、13MnNiMoNbR及Cr-Mo低合金钢(不包括低温钢)的任意厚度的钢板。
	
图4.3.6碳钢、锰钢材料冲击试验的温度
	4.3.7 在温度下限以上使用有色金属和它的合金材料时,如填充金属成分与母材成分不同,焊接接头应进行低温拉伸试验,延伸率应符合设计规定。
	4.3.8 制造厂已作过冲击试验的材料,但加工后经过热处理时,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4.3.9 焊接结构中,对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试验可满足对基体材料的冲击试验。
	4.3.10 材料冲击试验的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的规定。在低温下的冲击功值应符合低温用材料标准或表4.3.10的规定。当冲击功不相同的基体材料焊接一起时,其冲击试验能量应符合较小抗拉强度的基体材料的要求。
表4.3.10夏比低温冲击试验的冲击功


	    注:①表中冲击功数值适用于标准试样,如用小型试样时,冲击功Ak应乘以试样的实际宽度与标准宽度(10mm)之比。
	    ② 本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冲击试验数据适用于镇静钢。
	    ③ 抗拉强度大于650MPa的钢材,冲击功与650MPa材料相同。
	4.3.11试样应从同批、同规格、同样加工、焊接和热处理条件的材料中制取。
4.3.2、4.3.3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的规定。
4.3.4 碳钢材料在低温低应力工况下,最低使用温度可降至-70℃并免做冲击试验。第4.3.4.2款是参照GB 150的规定。根据低温低应力工况下使用温度降低量,20#钢管如加厚,在应力很低的情况下,可用于低于-20℃的寒冷地区及冷冻的系统中。
4.3.6 本条第(1)、(2)项曲线A、B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曲线B开头从-29℃改为-20℃。第(3)项参照GB 150的规定。
4.3.7~4.3.9 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
4.3.10 材料的冲击韧性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采用V型缺口试样。本规范的冲击功数据与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的规定相符。这些数据与ASME B31.3的冲击功数据是相近的。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2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 下一节: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术 语
 - 2.2符 号
 -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 3.1设计条件
 - 3.2 设计基准
 - 4 材 料
 - 4.1一般规定
 - 4.2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 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 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 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 5.1一般规定
 - 5.2管子
 - 5.3弯管及斜接弯管
 - 5.4 管件及支管连接
 - 5.5阀门
 - 5.6法兰
 - 5.7垫片
 - 5.8紧固件
 - 5.9管道组成件连接结构选用要求
 - 5.10管道特殊件
 - 5.11非金属衬里的管道组成件
 - 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 6.1一般规定
 - 6.2 直管
 - 6.3 斜接弯管
 - 6.4 支管连接的补强
 - 6.5 非标准异径管
 - 6.6 平盖
 - 6.7 特殊法兰和盲板
 - 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 7.1管径的确定
 - 7.2 单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 7.3气液两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 8 管道的布置
 - 8.1 地上管道
 - 8.2沟内管道
 - 8.3埋地管道
 - 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 9.1一般规定
 - 9.2管道柔性计算的范围及方法
 - 9.3管道柔性计算的基本要求
 - 9.4 管道的位移应力
 - 9.5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
 - 9.6改善管道柔性的措施
 - 10 管道支吊架
 - 10.1一般规定
 - 10.2 支吊架的设置及最大间距
 - 10.3支吊架荷载
 - 10.4材料和许用应力
 - 10.5支吊架结构设计及选用
 - 11 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 11.1一般规定
 - 11.2金属的焊接
 - 11.3金属的热处理
 - 11.4检 验
 - 11.5 试压
 - 11.6其他要求
 - 12 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 12.1 隔热
 - 12.2隔声和消声
 - 12.3防腐及涂漆
 - 13 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3.1 A1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3.2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 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 14.1一般规定
 - 14.2超压保护
 - 14.3阀 门
 - 14.4盲 板
 - 14.5排 放
 - 14.6其他要求
 -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 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
 - G.1管子弯曲后的热处理
 - G.2焊后需热处理的管道厚度
 - 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
 - H.1角 焊
 - H.2对 焊
 - 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
 - J.1管道组成件制造的无损检测
 - J.2管道施工中的无损检测
 - 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
 -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