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GB 50099-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 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88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 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2月24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
	      2 适应教育部自2007年底起陆续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3 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
	      4 修改和补充了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成熟的新技术;
	      5 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取消了《原规范》的“附录一名词解释”。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意见及有关资料请函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编:1000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成都木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翰林(福建)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黄 汇  刘祖玲  李宝瑜   陈 华  王小工
	                           张绍刚  杨 红  白学晖  温海水  金 磊
	                           余小鸣  牟子元   陈 彤  王 珏   邢金利
	                           刘幸坤  刘占军   李志民  朱 明   林 武
	                           刘玉龙  刘瑞光   姚 慧  何梅珍  杨 轶
	                           马 军  刘 剀  赵建平
	      主要审查人:马国馨  沈国尧  张必信  谢映霞  林建平
	                           高冀生  刘燕辉  郭   景  胡建中  韩叶祥
	                           李晓纯  雷树恩  邱小勇
	 
修订说明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2月24日以第885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湖南大学,陕西省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建筑勘测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设计院、北京医科大学、山西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主要起草人是王绍箕 、吴定京、张泽蕙、黄汇,张宗尧、王咏梅、闵玉林、陈世箖、陈述平、王正本、单明婉、张修美、董葭铭、赵秀兰、张绍纲、庞蕴凡、朱学梅、赵融、褚柏、王绍汉、许恒宽、关怀民、陆增懿、双全、王淑贤、郝同礼。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场地和总平面
 - 4.1 场地
 - 4.2 用地
 - 4.3 总平面
 - 5 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
 - 5.1 一般规定
 - 5.2 普通教室
 - 5.3 科学教室、实验室
 - 5.4 史地教室
 - 5.5 计算机教室
 - 5.6 语言教室
 - 5.7 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 5.8 音乐教室
 - 5.9 舞蹈教室
 - 5.10 体育建筑设施
 - 5.11 劳动教室、技术教室
 - 5.12 合班教室
 - 5.13 图书室
 - 5.14 学生活动室
 - 5.15 体质测试室
 - 5.16 心理咨询室
 - 5.17 德育展览室
 - 5.18 任课教师办公室
 - 6 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
 - 6.1 行政办公用房
 - 6.2 生活服务用房
 - 7 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
 - 7.1 面积指标
 - 7.2 净高
 - 8 安全、通行与疏散
 - 8.1 建筑环境安全
 - 8.2 疏散通行宽度
 - 8.3 校园出入口
 - 8.4 校园道路
 - 8.5 建筑物出入口
 - 8.6 走道
 - 8.7 楼梯
 - 8.8 教室疏散
 - 9 室内环境
 - 9.1 空气质量
 - 9.2 采光
 - 9.3 照明
 - 9.4 噪声控制
 - 10 建筑设备
 - 1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2 给水排水
 - 10.3 建筑电气
 - 10.4 建筑智能化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