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8 物料净化
4.8.1 进入清洁作业区的物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应做相应的清洁处理,并应设置相应的物料净化用室和物料清洁设施。
4.8.2 物料净化用室与清洁生产区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窗,物料净化用室的空气净化等级应与所在清洁生产区一致。
4.8.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出口宜单独设置传递通道或设施。
4.8.1 为减少物料外包装上污染物质对清洁生产区的污染,进入清洁生产区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及其他物品等,必须在物料净化用室进行外表面清理或剥去外层的包装材料,经传递窗或放置在清洁托板上经风淋室或气闸室进入清洁生产区。
4.8.2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由于进入清洁生产区的人员及物料是引起清洁生产区运行时卫生环境波动的主要因素。物料净化用室是物料由普通区或者低级别区进入清洁区的过渡处理区域,硬件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清洁生产区与普通区间的空气反流或作业人员、物品的违规直通,威胁生产卫生安全。为保证清洁生产区的清洁环境稳定,避免外源污染,对物料净化用室与清洁生产区之间的过渡间,从环境和硬件配置上进行必要的规定,对有效保障清洁生产区的环境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出此项规定。由于物料净化用室为过渡区,与普通区或者低级别区有连通,设计时应对不同区间的压差加以控制。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 3.1 厂址选择址选择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工艺
 - 4.1 一般规定
 - 4.2 生产工艺
 - 4.3 主要工艺技术数据
 - 4.4 主要生产设备的选择
 - 4.5 车间布置
 - 4.6 车间卫生
 - 4.7 人员净化
 - 4.8 物料净化
 - 4.9 车间管道
 - 4.10 设备安装
 - 5 建筑结构
 - 5.1 一般规定
 - 5.2 安全防火与疏散
 - 5.3 车间防腐蚀
 - 5.4 车间卫生及各区域装饰要求
 - 5.5 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 5.6 荷载
 - 5.7 地基及基础
 - 6 给水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给水
 - 6.3 循环冷却水
 - 6.4 消防
 - 6.5 排水
 - 7 电气
 - 7.1 供电
 - 7.2 电力和照明
 - 7.3 弱电
 - 7.4 仪表及自动控制
 - 7.5 线路敷设
 - 8 热力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热
 - 9 供气
 - 9.1 一般规定
 - 9.2 压缩空气、氮气制备及二氧化碳供应
 - 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室内温、湿度要求
 - 10.3 采暖
 - 10.4 通风
 - 10.5 空气调节
 - 10.6 防烟与排烟
 - 11 制冷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乳制品收储、加工、储藏中的制冷
 - 11.3 冷库设计
 - 11.4 冷媒压缩机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安全保护及自动控制
 - 11.5 制冷系统及管道
 - 12 辅助设施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维修间
 - 12.3 仓库、堆场
 - 12.4 化验室
 - 13 环境保护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
 - 13.3 废气、废渣及污泥处理
 - 13.4 噪声防治
 - 14 节能
 - 14.1 节能原则
 - 14.2 节能措施
 - 14.3 综合能耗
 - 15 安全及工业卫生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