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6 水封井
5.6.1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废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适当间隔距离处。
5.6.2 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 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5.6.3 水封井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他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
    
      
5.6.2 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 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5.6.3 水封井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他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
条文说明
    5.6.1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水封井是一旦废水中产生的气体发生爆炸或火灾时,防止通过管道蔓延的重要安全装置。国内石油化工厂、油品库和油品转运站等含有易燃易爆的工业废水管渠系统中均设置水封井。
当其他管道必须和输送易燃易爆废水的管道连接时,其连接处也必须设置水封井。
水封井设置的位置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的相关要求。
5.6.2 水封深度与管径、流量和废水含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有关,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
水封井设置通风管可将井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其直径不得小于100mm, 设置时应注意:
(1)避开锅炉房或其他明火装置。
(2)不得靠近操作台或通风机进口。
(3)通风管有足够的高度,使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充分扩散。
(4)通风管处设立标识,避免工作人员靠近。
水封井底设置沉泥槽,是为了养护方便,其深度一般采用0.5m~0.7m。
5.6.3 水封井位置应考虑一旦管道内发生爆炸时造成的影响最小,故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
当其他管道必须和输送易燃易爆废水的管道连接时,其连接处也必须设置水封井。
水封井设置的位置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的相关要求。
5.6.2 水封深度与管径、流量和废水含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有关,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
水封井设置通风管可将井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其直径不得小于100mm, 设置时应注意:
(1)避开锅炉房或其他明火装置。
(2)不得靠近操作台或通风机进口。
(3)通风管有足够的高度,使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充分扩散。
(4)通风管处设立标识,避免工作人员靠近。
水封井底设置沉泥槽,是为了养护方便,其深度一般采用0.5m~0.7m。
5.6.3 水封井位置应考虑一旦管道内发生爆炸时造成的影响最小,故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排水工程
 - 3.1 一般规定
 - 3.2 雨水系统
 - 3.3 污水系统
 - 4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 4.1 设计流量
 - 4.2 设计水质
 - 5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 5.1 一般规定
 - 5.2 水力计算
 - 5.3 管道
 - 5.4 检查井
 - 5.5 跌水井
 - 5.6 水封井
 - 5.7 雨水口
 - 5.8 截流设施
 - 5.9 出水口
 - 5.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 5.11 倒虹管
 - 5.12 渗透管渠
 - 5.13 渠道
 - 5.14 雨水调蓄设施
 - 5.15 管道综合
 - 6 泵站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 6.3 集水池
 - 6.4 泵房设计
 - 6.5 出水设施
 - 7 污水和再生水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 7.3 格栅
 - 7.4 沉砂池
 - 7.5 沉淀池
 - 7.6 活性污泥法
 - 7.7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 7.8 生物膜法
 - 7.9 供氧设施
 - 7.10 化学除磷
 - 7.11 深度和再生处理
 - 7.12 自然处理
 - 7.13 消毒
 - 8 污泥处理和处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污泥浓缩
 - 8.3 污泥消化
 - 8.4 污泥好氧发酵
 - 8.5 污泥机械脱水
 - 8.6 污泥石灰稳定
 - 8.7 污泥干化
 - 8.8 污泥焚烧
 - 8.9 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
 - 8.10 污泥输送和贮存
 - 8.11 除臭
 - 9 检测和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检测
 - 9.3 自动化
 - 9.4 信息化
 - 9.5 智能化
 - 9.6 智慧排水系统
 - 附录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计算方法
 - 附录B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 附录C 排水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