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5 跌水井
5.5.1 管道跌水水头为1.0m~2.0m 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5.5.2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mm~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6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和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5.5.3 污水和合流管道上的跌水井,宜设排气通风措施,并应在该跌水井和上下游各一个检查井的井室内部及这三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内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5.5.2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mm~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6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和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5.5.3 污水和合流管道上的跌水井,宜设排气通风措施,并应在该跌水井和上下游各一个检查井的井室内部及这三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内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条文说明
    5.5.1 据各地调查,支管接入跌水井水头为1.0m左右时,一般不设跌水井。原化工部某设计院一般在跌水水头大于2.0m时才设跌水井,沈阳某设计院亦有类似意见,上海某设计院反映,上海未用过跌水井。据此,本条做了较灵活的规定。
5.5.3 依据北京排水管网运营养护单位多年养护经验,目前已建污水干线在跌水井处的井室和紧邻的上下游管段管道和检查井内壁均腐蚀严重,维修困难,造成运行安全隐患。为保证管网系统安全提出本条规定。管道内壁所采用的防腐措施应能抵抗长期水流冲击,不易剥落。
5.5.3 依据北京排水管网运营养护单位多年养护经验,目前已建污水干线在跌水井处的井室和紧邻的上下游管段管道和检查井内壁均腐蚀严重,维修困难,造成运行安全隐患。为保证管网系统安全提出本条规定。管道内壁所采用的防腐措施应能抵抗长期水流冲击,不易剥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排水工程
 - 3.1 一般规定
 - 3.2 雨水系统
 - 3.3 污水系统
 - 4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 4.1 设计流量
 - 4.2 设计水质
 - 5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 5.1 一般规定
 - 5.2 水力计算
 - 5.3 管道
 - 5.4 检查井
 - 5.5 跌水井
 - 5.6 水封井
 - 5.7 雨水口
 - 5.8 截流设施
 - 5.9 出水口
 - 5.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 5.11 倒虹管
 - 5.12 渗透管渠
 - 5.13 渠道
 - 5.14 雨水调蓄设施
 - 5.15 管道综合
 - 6 泵站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 6.3 集水池
 - 6.4 泵房设计
 - 6.5 出水设施
 - 7 污水和再生水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 7.3 格栅
 - 7.4 沉砂池
 - 7.5 沉淀池
 - 7.6 活性污泥法
 - 7.7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 7.8 生物膜法
 - 7.9 供氧设施
 - 7.10 化学除磷
 - 7.11 深度和再生处理
 - 7.12 自然处理
 - 7.13 消毒
 - 8 污泥处理和处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污泥浓缩
 - 8.3 污泥消化
 - 8.4 污泥好氧发酵
 - 8.5 污泥机械脱水
 - 8.6 污泥石灰稳定
 - 8.7 污泥干化
 - 8.8 污泥焚烧
 - 8.9 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
 - 8.10 污泥输送和贮存
 - 8.11 除臭
 - 9 检测和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检测
 - 9.3 自动化
 - 9.4 信息化
 - 9.5 智能化
 - 9.6 智慧排水系统
 - 附录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计算方法
 - 附录B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 附录C 排水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