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电气装置
	10.2.1 煤粉仓泄爆口的外部区域,宜按爆炸性粉尘环境22区划分,其范围宜按泄爆口周围3m的距离且垂直向下延至地面或楼板水平面确定。
	10.2.2 在爆炸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同时存在的环境,电气装置的设计应同时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相关标准的规定。
	10.2.3 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等与可燃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或煤粉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管沟内。
	10.2.4 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粉尘或可燃液体泄漏场所及其周围30m范围内的电缆沟、通信线缆沟等,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积聚、可燃液体和含可燃液体的污水进入的措施。
条文说明
    
	10.2.1 本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煤粉仓泄爆口外部爆炸性煤粉环境的区域范围。
	    (1)煤粉仓中煤粉的特性。与普通煤粉相比,煤化工工程中煤直接液化装置的液化煤粉、煤气化装置的气化煤粉粒度细、水分低,且煤直接液化装置中液化煤粉挥发分较高,因此其粉尘层和粉尘云的引燃温度低、点火能量小、爆炸下限浓度低,更容易发生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大,发生爆炸后破坏力大。
	    (2)煤粉仓释放煤粉的可能性。液化煤粉和气化煤粉的粒度很细,煤粉流动性能好,煤粉流量的控制难度较大,如果进入煤粉仓的物料(煤粉+气体)流量太大,就容易导致煤粉仓超压而使泄爆口爆破片启动,泄漏出的煤粉飘散在环境中会带来事故隐患。
	    (3)煤粉仓的位置及容量。由于工艺布置需要,液化煤粉和气化煤粉的煤粉仓所处的位置高度高,且容积较大,煤粉仓泄爆口的爆破片启动后会泄漏出大量的煤粉,煤粉的颗粒密度约为400kg/m³,比较轻,露天布置时,在较大的风速下能随风飘散到很远的地方,在空气中容易形成爆炸性粉尘,遇到点火能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
	    (4)参考美国消防协会标准《化学品加工区中电气装置用可燃粉尘和危险区域的分类推荐实施规程》NFPA 499(2008年版)。对于操作设备封闭的场所,II类2区的范围为释放源周围3.05m(10ft)。
	    (5)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爆炸环境 第10-2部分:可燃粉尘场所分类》IEC60079-10-2(2009年版)。对于22区范围:21区周围和释放源周围3m的距离就足够(垂直向下延至地面或者楼板水平面)。
	
		10.2.2 煤化工工程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爆炸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并存的环境。受工艺限制不可避免时,电气设备、仪表,要选用同时满足爆炸性粉尘环境要求和爆炸性气体环境要求的防爆电器设备。
	
		10.2.3 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电缆等线路因使用时间长会出现绝缘老化、线路破损等产生短路,而管沟中敷设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煤粉管道破损不易被及时发现,容易积存危险物质,成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隐患,因此规定不应敷设在同一管沟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0.1 消防电源及配电
 - 下一节:10.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区域规划与总平面布置
 - 4.1 区域规划
 - 4.2 总平面布置
 - 4.3 厂内消防车道
 - 5 建筑防火
 - 5.1 耐火等级、耐火极限
 - 5.2 建筑高度、层数和面积
 - 5.3 建筑防爆
 - 5.4 安全疏散
 - 5.5 建筑构造
 - 6 装置和系统单元
 - 6.1 一般规定
 - 6.2 装置及设备布置
 - 6.3 煤粉制备
 - 6.4 其他
 - 7 储运设施
 - 7.1 煤储运
 - 7.2 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地上储罐
 - 8 管道布置
 - 9 消防给水排水、灭火设施和消防站
 - 9.1 一般规定
 - 9.2 消防设计流量和用水量
 - 9.3 消防水源和消防泵
 - 9.4 室外冷却、灭火设施
 - 9.5 室内冷却、灭火设施
 - 9.6 消防站
 - 9.7 消防排水
 - 10 电气
 - 10.1 消防电源及配电
 - 10.2 电气装置
 - 10.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0.4 火灾电话报警系统
 - 10.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 10.6 防雷和防静电
 - 附录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场所及火灾探测器选型
 - 附录B 防火间距起止点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