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耐久性设计
	5.3.1 耐久性的修复与防护设计,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及其环境类别、后续使用年限、耐久性损伤类型及原因、预期修复效果等,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修复与防护设计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3.2 结构中己存在混凝土严重碳化、构件开裂受损、钢筋或钢结构锈蚀、木结构虫蛀、腐蚀严重等耐久性损伤的构件,应根据耐久性评定结论进行修复、防护以及替换设计,使其达到与后续使用年限及环境类别相对应的耐久性要求。
	5.3.3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中与耐久性相关的构造措施。
	5.3.4 木结构或构件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 相关要求,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白蚁危害程度及建筑物特征,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相应的防水、防潮和防白蚁措施,保证结构和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工作。
	5.3.5 钢结构或构件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相关要求,宜综合考虑环境中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施工和维修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5.3.6 采用替换构件方式延长其耐久性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对连接节点进行承载力验算,并对既有结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与防倒塌设计,防止在替换构件过程中发生结构性破坏或倒塌。
	    2 采用钢材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材料的防护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608 的规定。
5.3.7 采用植筋、粘贴钢板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既有结构时,宜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粘贴;采用合成树脂材料或其它聚合物材料时,材料的老化性能应满足后续使用年限的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5.2 改造及加固设计
 - 下一节:5.4 地基基础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建筑
 - 4.1 一般要求
 - 4.2 选址、基地和总平面
 - 4.3 客房部分平面功能
 - 4.4 公共空间平面功能
 - 4.5 室内外装修
 - 4.6 建筑风貌
 - 5 结构
 - 5.1 一般要求
 - 5.2 改造及加固设计
 - 5.3 耐久性设计
 - 5.4 地基基础设计
 - 6 给排水
 - 6.1 一般要求
 - 6.2 给水
 - 6.3 排水
 - 6.4 热水
 - 7 暖通空调
 - 7.1 一般要求
 - 7.2 空调及采暖
 - 7.3 通风
 - 8 电气
 - 8.1 一般要求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配电线路及电气装置
 - 8.4 照明
 - 8.5 防雷、接地
 - 8.6 智能化基础配套设施
 - 9 消防安全
 - 9.1 一般要求
 - 9.2 安全疏散
 - 9.3 防火措施
 - 9.4 木结构及组合建筑
 - 9.5 消防设施
 - 10 资源与环境
 - 附录A 结构改造设计资料
 - 本导则用词说明
 - 引用文献目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