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8.2.1 交通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各场所合适的照度标准值。各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可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功能需要等提高或降低一级选定。
8.2.2 交通建筑内有作业要求的作业面上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非作业区域、通道等的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宜小于0.5。
8.2.3 交通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公共场所,当利用灯光作为辅助引导旅客客流时,其场所内非作业区域照明的照度均匀度可适度减小,但不应小于0.4,且不应影响旅客的视觉环境。
8.2.4 房间或场所内的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
8. 2.5 高大空间的公共场所,垂直照度(Ev)与水平照度(Eh)之比不宜小于0.25。
8.2.6 照明光源的色表分组及其适用场所可按表8.2.6执行。
	
8.2.7 有人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Ra)不宜小于80。常用房间或场所的显色指数(Ra)最小允许值应符合本规范表8.2.9的规定。
8.2.8 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UGR)评价,其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8.2.9规定。
8.2.9 交通建筑常用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8.2.9的规定。
	
	
8.2.10 计算机房、售票大厅、出发到达大厅、站厅等场所的灯光设置应防止或减少在该场所的各类显示屏上产生的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
    
      
8.2.2 交通建筑内有作业要求的作业面上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非作业区域、通道等的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宜小于0.5。
8.2.3 交通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公共场所,当利用灯光作为辅助引导旅客客流时,其场所内非作业区域照明的照度均匀度可适度减小,但不应小于0.4,且不应影响旅客的视觉环境。
8.2.4 房间或场所内的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
8. 2.5 高大空间的公共场所,垂直照度(Ev)与水平照度(Eh)之比不宜小于0.25。
8.2.6 照明光源的色表分组及其适用场所可按表8.2.6执行。

8.2.8 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UGR)评价,其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8.2.9规定。
8.2.9 交通建筑常用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8.2.9的规定。


条文说明
    8.2.2 本条规定参照了CIE标准《室内工作场所照明》S008/E-2001及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
8.2.3 对交通建筑内非作业区引导灯光的均匀度要求可适当降低,也没有必要要求做得太均匀,但原则是不应影响旅客的视觉环境。
8.2.4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而定。
8.2.5 高大空间的公共场所当一般照度不高时,对垂直照度的规定就显得重要,即Ev/Eh(垂直照度与水平照度之比)不小于0.25,当需获得较满意效果时则可适当增大。
8.2.9 本条参照了CIE标准《室内工作场所照明》S008/E-2001及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同时综合了交通建筑的具体要求作了补充规定。
8.2.3 对交通建筑内非作业区引导灯光的均匀度要求可适当降低,也没有必要要求做得太均匀,但原则是不应影响旅客的视觉环境。
8.2.4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而定。
8.2.5 高大空间的公共场所当一般照度不高时,对垂直照度的规定就显得重要,即Ev/Eh(垂直照度与水平照度之比)不小于0.25,当需获得较满意效果时则可适当增大。
8.2.9 本条参照了CIE标准《室内工作场所照明》S008/E-2001及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同时综合了交通建筑的具体要求作了补充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8.3 大空间、公共场所照明及标识、引导照明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 语
 - 2.2 代 号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 3.3 供配电系统及电能质量
 - 3.4 负荷计算
 - 4 配变电所、配变电装置及电能管理
 - 4.1 一般规定
 - 4.2 配变电所
 - 4.3 配变电装置及主结线
 - 4.4 电能管理
 - 5 应急电源设备
 - 5.1 一般规定
 - 5.2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 5.3 应急电源装置(EPS)
 - 5.4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 6 低压配电及线路布线
 - 6.1 一般规定
 - 6.2 低压配电系统
 - 6.3 低压电器的选择
 - 6.4 配电线路选择及布线
 - 7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机场用400Hz电源系统
 - 7.3 行李处理系统
 - 7.4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 7.5 自动门 屏蔽门(安全门)
 - 8 电气照明
 - 8.1 一般规定
 - 8.2 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 8.3 大空间、公共场所照明及标识、引导照明
 - 8.4 照明配电及控制
 - 8.5 火灾应急照明
 - 9 建筑防雷与接地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雷与接地
 - 10 智能化集成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系统设计
 - 10.3 系统功能要求
 - 11 信息设施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通信网络系统
 - 11.3 信息网络系统
 - 11.4 综合布线系统
 - 11.5 广播系统
 - 11.6 时钟系统
 - 11.7 有线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2 信息化应用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 12.3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 12.4 离港系统
 - 12.5 售检票系统
 - 12.6 泊位引导系统
 - 12.7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 12.8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 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系统设计
 - 13.3 系统功能要求
 - 14 公共安全系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4.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 14.4 入侵报警系统
 - 14.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 14.6 出入口控制系统
 - 14.7 安全检查系统
 - 15 机房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机房设计
 - 15.3 管线敷设
 - 15.4 环境要求
 - 16 电磁兼容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电源干扰及谐波防治
 - 16.3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及等电位联结
 - 17 电气节能
 - 17.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 17.2 电气照明的节能
 - 17.3 建筑设备的电气节能
 - 17.4 能耗计量与监测管理
 - 附录A 交通建筑规模的划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