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应急电源装置(EPS)
5.3.1 应急电源装置(EPS)可作为交通建筑应急照明系统的备用电源,且EPS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防火标准的要求。
5.3.2 EPS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20%时,EPS装置应能长期工作,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50%时,EPS装置应能至少工作30s;
2 EPS装置的逆变工作效率应大于90%;
3 用于应急照明的EPS蓄电池初装容量应保证备用时间不小于90min;
4 当要满足金属卤化物灯或HID气体放电灯的电源切换要求时,EPS装置的切换时间不应大于3ms。
5.3.3 交通建筑中的EPS 装置宜分区域相对集中设置。
    
      
5.3.2 EPS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20%时,EPS装置应能长期工作,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50%时,EPS装置应能至少工作30s;
2 EPS装置的逆变工作效率应大于90%;
3 用于应急照明的EPS蓄电池初装容量应保证备用时间不小于90min;
4 当要满足金属卤化物灯或HID气体放电灯的电源切换要求时,EPS装置的切换时间不应大于3ms。
5.3.3 交通建筑中的EPS 装置宜分区域相对集中设置。
条文说明
    5.3.1 EPS装置通常属消防类设备,适用于感性负载(如气体放电灯、荧光灯)和阻性负载(如白炽灯)。EPS装置在电路中作为一路电源,在无市电时提供应急输出。
5.3.2 本条规定了EPS装置的选择要求。
第1款 EPS输出电压是稳定的。在0~120%额定功率范围内,无论所带负载有何变化,输出电压应始终不变;当超过120%额定功率,EPS会略有降低,直至保护为止,但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50%时要能工作不小于30s。
第2款 应急电池逆变输出时,效率高可提高电池的使用效果。
第3款 电池组的标准配置是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EPS电池组的标准配置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
第4款 因交通建筑有相当多的大空间场合,会广泛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HID气体放电灯,而此类灯具停电时,有一个再点亮的时间过程,所以如需要其在故障断电时仍要维持照明,切换速度要快,避免出现黑暗过程。
5.3.3 规定本条主要是为了能方便对EPS装置的管理。
5.3.2 本条规定了EPS装置的选择要求。
第1款 EPS输出电压是稳定的。在0~120%额定功率范围内,无论所带负载有何变化,输出电压应始终不变;当超过120%额定功率,EPS会略有降低,直至保护为止,但当负荷过载为额定负荷的150%时要能工作不小于30s。
第2款 应急电池逆变输出时,效率高可提高电池的使用效果。
第3款 电池组的标准配置是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EPS电池组的标准配置应急时间不小于90分钟。
第4款 因交通建筑有相当多的大空间场合,会广泛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HID气体放电灯,而此类灯具停电时,有一个再点亮的时间过程,所以如需要其在故障断电时仍要维持照明,切换速度要快,避免出现黑暗过程。
5.3.3 规定本条主要是为了能方便对EPS装置的管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2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 下一节:5.4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 语
 - 2.2 代 号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 3.3 供配电系统及电能质量
 - 3.4 负荷计算
 - 4 配变电所、配变电装置及电能管理
 - 4.1 一般规定
 - 4.2 配变电所
 - 4.3 配变电装置及主结线
 - 4.4 电能管理
 - 5 应急电源设备
 - 5.1 一般规定
 - 5.2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 5.3 应急电源装置(EPS)
 - 5.4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 6 低压配电及线路布线
 - 6.1 一般规定
 - 6.2 低压配电系统
 - 6.3 低压电器的选择
 - 6.4 配电线路选择及布线
 - 7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机场用400Hz电源系统
 - 7.3 行李处理系统
 - 7.4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 7.5 自动门 屏蔽门(安全门)
 - 8 电气照明
 - 8.1 一般规定
 - 8.2 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 8.3 大空间、公共场所照明及标识、引导照明
 - 8.4 照明配电及控制
 - 8.5 火灾应急照明
 - 9 建筑防雷与接地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雷与接地
 - 10 智能化集成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系统设计
 - 10.3 系统功能要求
 - 11 信息设施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通信网络系统
 - 11.3 信息网络系统
 - 11.4 综合布线系统
 - 11.5 广播系统
 - 11.6 时钟系统
 - 11.7 有线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2 信息化应用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 12.3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 12.4 离港系统
 - 12.5 售检票系统
 - 12.6 泊位引导系统
 - 12.7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 12.8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 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系统设计
 - 13.3 系统功能要求
 - 14 公共安全系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4.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 14.4 入侵报警系统
 - 14.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 14.6 出入口控制系统
 - 14.7 安全检查系统
 - 15 机房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机房设计
 - 15.3 管线敷设
 - 15.4 环境要求
 - 16 电磁兼容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电源干扰及谐波防治
 - 16.3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及等电位联结
 - 17 电气节能
 - 17.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 17.2 电气照明的节能
 - 17.3 建筑设备的电气节能
 - 17.4 能耗计量与监测管理
 - 附录A 交通建筑规模的划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