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education buildings
	JGJ 310-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4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7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10-2013,自2014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3.3、5.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0月9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代号;3.校园电气总体设计;4.供配电系统;5.低压配电;6.配电线路布线系统;7.常用教学和实验设备配电;8.电气照明;9.防雷与接地;10.校园信息设施系统;11.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12.校园公共安全系统;13.电气设备抗震安全;14.电气节能。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邮政编码:100084)。
	    本规范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安泰科技有限公司
	                    法泰电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索恩照明(广州)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戴德慈 徐华 夏林 王磊 武毅 肖辉 杨大强 李炳华 杨德才 石萍萍 徐玲献 万力 俞洋 乔世军 姚加飞 周峰 虞国荣 杨春龙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孙绍国 郭晓岩 陈琪 孙兰 臧胜 任元会 杜毅威 邵民杰 周名嘉 丁新亚 杨元亮 黄汇 周显明
制订说明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0-2013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0月9日以第173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教育建筑电气设计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教育建筑电气设计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取得了编制本规范所必要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语
 - 2.2 代号
 - 3 校园电气总体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供配电系统总体设计
 - 3.3 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
 - 4 供配电系统
 - 4.1 一般规定
 - 4.2 负荷分级
 - 4.3 供配电系统
 - 4.4 负荷计算
 - 4.5 自备电源
 - 5 低压配电
 - 5.1 一般规定
 - 5.2 低压配电系统
 - 5.3 导体选择
 - 5.4 低压电器的选择
 - 5.5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
 - 5.6 电击防护
 - 5.7 特低电压配电系统
 - 5.8 配电系统谐波抑制
 - 6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专用实验室布线要求
 - 6.3 特殊场所布线要求
 - 6.4 电气竖井
 - 7 常用教学和实验设备配电
 - 7.1 一般规定
 - 7.2 电子计算机
 - 7.3 多媒体设备
 - 7.4 生物、化学实验设备
 - 7.5 电力、电子实验设备
 - 7.6 大型实验设备
 - 8 电气照明
 - 8.1 一般规定
 - 8.2 照明标准
 - 8.3 照明方式与种类
 - 8.4 照明光源、灯具及附件
 - 8.5 照明控制
 - 8.6 应急照明
 - 9 防雷与接地
 - 9.1 一般规定
 - 9.2 建筑物防雷
 - 9.3 接地
 - 9.4 等电位联结
 - 9.5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 10 校园信息设施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通信系统
 - 10.3 信息网络系统
 - 10.4 综合布线系统
 - 10.5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0.6 广播系统
 - 10.7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 11 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
 - 11.3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 11.4 学校门户网站
 - 11.5 智能卡应用系统
 - 11.6 校园网安全管理系统
 - 12 校园公共安全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2.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2.4 应急响应系统
 - 13 电气设备抗震安全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电气设施选址及布置
 - 13.3 电气设备的抗震措施
 - 14 电气节能
 - 14.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 14.2 照明系统的节能
 - 14.3 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