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一般规定
	6.1.1 当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或强度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渗井、渗水隧道或仰斜式排水管等地下排水设施,拦截、引排含水层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或疏干坡体内地下水。
	6.1.2 应通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勘察,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活动规律及其他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勘察成果应满足路界地下排水设计的需要。对含水地层或地下水富集带宜进行专门的调查和勘测。
	6.1.3 地下排水设施应具有足够强度,能承受来自包括排水设施及路基路面施工的施工荷载、路面结构静载、行车荷载及路基变形或周围环境影响等产生的作用。
	6.1.4 地下排水设施应采取反滤措施,防止堵塞、失效。
	6.1.5 应妥善处理地下排水设施出水口的排水通道,避免出现漫流或冲刷坡面。地下水可排放到路界地表排水系统中。地下排水设施出水口处水流应处于无压状态。
	6.1.6 应采取措施防止路界及附近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公路毗邻地带的地表土质疏松,或岩土有天然裂隙,或路基上方有积水洼地时,可采取对土质地面的裂缝用黏土填塞捣实,对岩石裂缝用水泥砂浆填塞,对松软土质地段铺植草皮和种植树木,对路堑边坡上方的洼地和水塘予以填平等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6.1.7 不得将地表水排放到地下排水设施内。
	6.1.8 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渗流量应按第9章计算确定。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总体要求
 - 4 路界地表排水
 - 4.1 一般规定
 - 4.2 路面表面排水
 - 4.3 中央分隔带排水
 - 4.4 起高段排水
 - 4.5 坡面排水
 - 5 路面内部排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 5.3 排水基层
 - 5.4 排水垫层
 - 6 路界地下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下水勘察
 - 6.3 地下排水设施
 - 7 公路构造物、下穿道路及沿线设施排水
 - 7.1 桥面排水
 - 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 7.3 隧道排水
 - 7.4 下穿道路排水
 - 7.5 沿线设施排水
 - 8 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
 - 8.1 多年冻土地区
 - 8.2 膨胀土地区
 - 8.3 黄土地区
 - 8.4 盐渍土地区
 - 8.5 滑坡路段
 - 8.6 水环境敏感路段
 - 9 水文与水力计算
 - 9.1 水文计算
 - 9.2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 9.3 泄水口水力计算
 - 9.4 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 附录A 各种排水构造物用圬工材料强度要求
 - 附录B 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 附录C 开口式泄水口截流率计算诺谟图
 -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