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一般规定
	5.1.1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可由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排水基层或排水垫层单独或组合构成。
	5.1.2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1 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多雨地区,路床由渗透系数不大于10-4mm/s的细粒土填筑的高速、一级或重要的二级公路。
	    2 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3 重冰冻地区,路床为粉性土的潮湿路段。
	    4 现有公路路面改建或路基改善工程,需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水。
	5.1.3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中各种排水设施的设计排泄量均应不小于路面表面水渗入量的2倍,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
	    2 排水设施应能避免被渗流从路面结构、路基或路肩中带来的细颗粒堵塞。
	    3 系统的排水功能不应随时间很快降低。
	5.1.4 路表面渗入路面结构的水量大,仅设置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难以迅速排除时,可在面层下设置排水基层。地下水丰富的低填和挖方路段的路基顶面应设置排水垫层。
	5.1.5 行车道路面表面水渗入路面结构的量,可按路面类型分别由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
   (5.1.5-1)
	沥青路面                    Qp=KaB                     (5.1.5-2)
	 式中:Qp——纵向每延米行车道路面表面水渗入量[m3/(d·m)];
	          Kc——每延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的表面水设计渗入率[m3/(d·m)],可取为0.36m3/(d·m);
	          Ka——每平方米沥青路面的表面水设计渗入率[m3/(d·m2)],可取为0.15m3/(d·m2);
	          B——单向坡度路面的宽度(m);
	          Lc——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缝间距(即板长)(m);
	          nz——B范围内纵向接缝的条数(包括路面与路肩之间的接缝);对不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双向横坡路段,公路路脊处的接缝(全幅中间接缝)按0.5条计;对设置中央分隔带的非超高路段,路面与中央分隔带间的接缝按1条计;
	          nh——Lc范围内横向接缝和裂缝的条数。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 路面内部排水
 - 下一节:5.2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总体要求
 - 4 路界地表排水
 - 4.1 一般规定
 - 4.2 路面表面排水
 - 4.3 中央分隔带排水
 - 4.4 起高段排水
 - 4.5 坡面排水
 - 5 路面内部排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 5.3 排水基层
 - 5.4 排水垫层
 - 6 路界地下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下水勘察
 - 6.3 地下排水设施
 - 7 公路构造物、下穿道路及沿线设施排水
 - 7.1 桥面排水
 - 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 7.3 隧道排水
 - 7.4 下穿道路排水
 - 7.5 沿线设施排水
 - 8 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
 - 8.1 多年冻土地区
 - 8.2 膨胀土地区
 - 8.3 黄土地区
 - 8.4 盐渍土地区
 - 8.5 滑坡路段
 - 8.6 水环境敏感路段
 - 9 水文与水力计算
 - 9.1 水文计算
 - 9.2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 9.3 泄水口水力计算
 - 9.4 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 附录A 各种排水构造物用圬工材料强度要求
 - 附录B 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 附录C 开口式泄水口截流率计算诺谟图
 -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