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6 管材及附件
	9.6.1 公共浴场给水排水系统使用的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坚固耐用、无毒、卫生、不孳生细菌;
	    2 应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内表面应光滑、不易结垢、不易生成生物膜;
	    3 管材与管件应相互匹配,应确保连接可靠、严密不渗漏;
	    4 管材与输送流体性质应兼容;
	    5 管道的耐压应按输送液体温度下的允许工作压力选择;
	    6 应便于施工安装和日常维修。
	9.6.2 生活给水和热水浴池用水管道的材质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给水管道宜选用钢塑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或给水塑料管;
	    2 生活热水管道和热水浴池循环水管道宜选用薄壁不锈钢管、热水用钢塑复合管或热水用塑料管。
	9.6.3 温泉浴池循环水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温泉水水质为中性时,可采用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或给水塑料管;
	    2 当温泉水水质为酸性或碱性时,宜采用给水塑料管;
	    3 当温泉水水温大于或等于40℃时,不得选用PVC-U给水塑料管或聚乙烯(PE)塑料管。
	9.6.4 化学药品药剂溶液输送管,应根据化学药品和消毒剂的成分、浓度选用相应材质的全塑料管材。
	9.6.5 臭氧气体输送管应选用牌号为022Cr17Ni14Mo2(S31603)的不锈钢管、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及聚四氟塑料管。
	9.6.6 公共浴场排水管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淋浴排水、生活污水及废水宜选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耐高温排水塑料管;
	    2 浴池泄水管宜与浴池循环水管管材相一致。
	9.6.7 连接浴池循环水管道的阀门及所采用的垫圈等应密封性好、耐热、耐老化、耐各种化学物质腐蚀、不易繁殖细菌并方便更换。
	9.6.8 设有喷气系统的按摩池的送气管宜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塑料管和管件。
	9.6.1 公共浴场的用水内容较多,水温要求、水质差异较大,故条文规定了管材的选用原则。
	    1 水温要求不同,如淋浴热水一般为50℃~60℃,温泉原水一般为40℃~80℃,浴池循环水水温一般为36℃~40℃。如选用塑料管材时,应注意减少水温下降及不同流体温度对其耐压等级降低的影响。因为温度升高会使管道的耐压性能随之降低,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据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有关塑料管不同使用温度与使用压力的关系如表12及表13所示。
	
	         
	    2 目前市场无论是金属管道还是非金属管道,其品种繁多,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大,但是每种管道都有自己的专用配件和连接方法,相互之间一般均不兼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输送介质受到二次污染,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
	    3 温泉水的成分复杂,含有较强的化学腐蚀与辐射腐蚀。只有耐腐蚀的管材能减少维修工作量并保持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于不同金属管道、阀门等相连接处应采用绝缘接头,防止电位腐蚀。条文要求管道内表面光滑是防止内壁生成生物膜给军团菌营造繁殖的温床,同时也方便超氯消毒冲洗掉内壁的污物。
	    管道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处所用垫片、垫圈等应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及耐久性。特别应注意相同名称产品的不同成分。
	9.6.3 温泉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且成分复杂,温度也不相同,选用管材时应特别予以注意。为方便选用,国产塑料管材的适用温度范围详见表14,不同工作温度的折减系数见表15,热水管不同温度级别时的最大工作压力详见表16,供选用管材时参考。
	    PVC-U给水塑料管、聚乙烯(PE)塑料管因耐高温性能及温度变化性能差,不适应公共浴池水温较大变化幅度而带来的管道胀缩特点,易使管道连接处产生松动,造成漏水,所以高温热水和温泉水不宜使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5 换热、加热及制冷设备
 - 下一节:9.7 设备和管道保温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洗浴水质、水温
 - 3.1 浴用原水水质
 - 3.2 浴池水水质
 - 3.3 浴用水水温
 - 4 浴池给水系统
 - 4.1 系统划分和选择
 - 4.2 循环式浴池给水系统
 - 4.3 浴池循环水净化
 - 5 淋浴设计
 - 5.1 淋浴设施
 - 5.2 用水定额及流量计算
 - 5.3 耗热量计算
 - 5.4 管道系统
 - 5.5 排水系统
 - 5.6 节水节能
 - 6 浴池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浴池设施
 - 6.3 特殊浴设施
 - 7 浴池水消毒与水质平衡
 - 7.1 一般规定
 - 7.2 氯制药品消毒
 - 7.3 臭氧消毒
 - 7.4 紫外线消毒
 - 7.5 其他消毒剂
 - 7.6 温泉和药浴池水消毒
 - 7.7 水质平衡
 - 8 洗浴水加热
 - 8.1 洗浴水水温
 - 8.2 热量计算
 - 8.3 热源及加热方式
 - 8.4 加热和贮热设备
 - 9 设备和管材
 - 9.1 一般规定
 - 9.2 过滤设备
 - 9.3 水泵和气泵
 - 9.4 消毒设备
 - 9.5 换热、加热及制冷设备
 - 9.6 管材及附件
 - 9.7 设备和管道保温
 - 9.8 水质监测和检测
 - 10 废水及余热利用
 - 10.1 废水利用
 - 10.2 余热利用
 - 10.3 热回收方式及回收设备
 - 11 设备机房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水泵和过滤设备布置
 - 11.3 加药间及药品贮存
 - 11.4 消毒设备用房
 - 11.5 其他设备设施用房
 - 12 施工及质量验收
 - 12.1 施工准备
 - 12.2 设备材料管理
 - 12.3 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
 - 12.4 管道安装
 - 12.5 专用附件和配件
 - 12.6 施工安全
 - 12.7 设备及设施检测和试验
 - 12.8 管道检测和试验
 - 12.9 系统功能检测试验
 - 12.10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 13 运行与管理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浴池水卫生管理
 - 13.3 浴池卫生管理
 - 13.4 设备运行及维护
 - 13.5 安全防护
 - 附录A 施工验收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 附录B 浴池池水净化处理维护管理内容及格式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