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H 夏季空凋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系数表
	H.0.1 北京、西安、上海及广州等代表城市外墙、屋面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wlq、twlm,可按表H.0.1-1~表H.0.1-4采用。外墙、屋面类型及热工性能指标可按表H.0.1-5、表H.0.1-6采用。
	表H.0.1-1北京市外墙、屋面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续表H.0.1-1

	续表H.0.1-1

	续表H.0.1-1

	续表H.0.1-1

注:其他城市的地点修正值可按下表采用:

	表H.0.1-2西安市外墙、屋面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续表H.0.1-2

	续表H.0.1-2

	续表H.0.1-2

注:其他城市的地点修正值可按下表采用:

	表H.0.1-3上海市外墙、屋面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续表H.0.1-3

	续表H.0.1-3

	续表H.0.1-3

注:其他城市的地点修正值可按下表采用:

	表H.0.1-4广州市外墙、屋面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续表H.0.1-4

	续表H.0.1-4

	续表H.0.1-4

	注:其他城市的地点修正值可按下表采用:

	表H.0.1-5外墙类型及热工性能指标(由外到内)

	续表H.0.1-5

	续表H.0.1-5

	表H.0.1-6屋面类型及热工性能指标(由外到内)

	续表H.0.1-6

	续表H.0.1-6

	H.0.2 外窗传热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wlc,可按表H.0.2采用。
	表H.0.2 典型城市外窗传热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wlc(℃)

	续表H.0.2

	H.0.3 透过无遮阳标准玻璃太阳辐射冷负荷系数值CclC,可按表H.0.3采用。
	表H..0.3 透过无遮阳标准玻璃太阳辐射冷负荷系数值CclC

	续表H.0.3

	续表H.0.3
	

	注:其他城市可按下表采用:

	H.0.4 夏季透过标准玻璃窗的太阳总辐射照度最大值DJmax,可按表H.0.4采用。
	表H.0.4 夏季透过标准玻璃窗的太阳总辐射照度最大值DJmax

	H.0.5人体、照明、设备冷负荷系数
看表H.0.5采用。
看表H.0.5采用。
表H.0.5人体冷负荷系数
	续表H.0.5-1

	表H.0.5-2照明冷负荷系数
	


	续表H.0.5-2

	表H.0.5-3设备冷负荷系数


	续表H.0.5-3

条文说明
    
		    本附录依据典型房间计算得出,该典型房间是在广泛征集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公共建筑房间类型基础上确定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计算系数是利用本规范附录A的气象参数,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国内外主流空调冷负荷商业计算软件比对、分析、协调、统一、改进后,用多种软件共同计算获得的。计算结果考虑了不同软件的综合影响。
		    本附录依据典型房间确定各种类型辐射分配比例,设计人员可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经验选择使用。
		    轻型房间典型内围护结构和重型房间典型内围护结构见表21和表22。
	表21 轻型房间典型内围护结构
	
	表22重型房间典型内围护结构
	
注:有空调吊顶的办公室建筑,因吊顶的存在使房间的热惰性变大,计算时宜选重型房屋的数据。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 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 5 供暖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负荷
 - 5.3 散热器供暖
 - 5.4 热水辐射供暖
 - 5.5 电加热供暖
 -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 5.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 5.8 热空气幕
 - 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 5.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 6 通 风
 - 6.1 一般规定
 - 6.2 自然通风
 - 6.3 机械通风
 - 6.4 复合通风
 - 6.5 设备选择与布置
 - 6.6 风管设计
 - 7 空气调节
 - 7.1 一般规定
 - 7.2 空调负荷计算
 - 7.3 空调系统
 - 7.4 气流组织
 - 7.5 空气处理
 - 8 冷源与热源
 - 8.1 一般规定
 - 8.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
 - 8.3 热 泵
 - 8.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 8.5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 8.6 冷却水系统
 - 8.7 蓄冷与蓄热
 - 8.8 区域供冷
 - 8.9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 8.10 制冷机房
 - 8.11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
 - 9 检测与监控
 - 9.1 一般规定
 - 9.2 传感器和执行器
 - 9.3 供暖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5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10 消声与隔振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消声与隔声
 - 10.3 隔振
 - 11 绝热与防腐
 - 11.1 绝热
 - 11.2 防腐
 - 附录A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附录B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简化方法
 - 附录C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 附录D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
 - 附录E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 附录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 附录G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
 - 附录H 夏季空凋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系数表
 - 附录J 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调标准制冷量
 - 附录K 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冷凝水管防结露厚度选用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