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 总则
	1.0.1 为了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抗震设计。
	1.0.3 抗震设防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执行;已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应按审批结果取值。
	1.0.5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1.0.1 制定本规范,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地震安全,也是为了尽可能减轻轨道交通结构因地震导致的性能降低给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的障碍。
1.0.2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大量使用的结构物,如高架区间结构、高架车站结构、地下车站结构和区间隧道结构等。对于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未包含在本规范内。
1.0.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抗震设计,使其具有合理的抵抗地震破坏作用的能力,对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1.0.4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验算可直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规定的地震动参数。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应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1.0.2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大量使用的结构物,如高架区间结构、高架车站结构、地下车站结构和区间隧道结构等。对于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未包含在本规范内。
1.0.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抗震设计,使其具有合理的抵抗地震破坏作用的能力,对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1.0.4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验算可直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规定的地震动参数。对做过专门地震研究的地区应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要求
 - 3.1 抗震设防要求
 - 3.2 抗震性能要求
 - 3.3 地震反应计算
 - 3.4 减震设计
 - 3.5 地震反应观测
 - 4 场地、地基与基础
 - 4.1 一般规定
 - 4.2 场地
 - 4.3 地基与基础
 - 4.4 可液化场地
 - 4.5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 5 地震作用
 - 5.1 一般规定
 - 5.2 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 5.3 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 5.4 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 6 地震反应计算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面结构弹性反应谱方法
 - 6.3 地面结构弹塑性反应谱方法
 - 6.4 地面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 6.5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6.6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 6.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加速度法
 - 6.8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 6.9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
 - 7 抗震性能的验算方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
 - 7.3 钢管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
 - 7.4 基础
 - 7.5 支座
 - 7.6 梁端支承长度和行车安全
 - 7.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
 - 8 高架区间结构
 - 8.1 一般规定
 - 8.2 地震反应计算
 - 8.3 抗震性能验算
 - 8.4 抗震构造细节
 - 8.5 抗震措施
 - 9 高架车站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地震反应计算
 - 9.3 抗震性能验算
 - 9.4 抗震构造措施
 - 10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隧道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 10.3 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 10.4 抗震性能验算
 - 10.5 抗震构造措施
 - 附录A 支座的恢复力模型
 - 附录B 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静力与动力分析方法
 - B.1 桩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 B.2 扩大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 B.3 静力非线性分析
 - B.4 动力非线性分析
 - 附录C 多点输入反应谱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
 - 附录D 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等代弹簧法
 - D.1 桩基础等代弹簧
 - D.2 扩大基础等代弹簧
 - 附录E 反应位移法中土层位移的简单确定方法
 - 附录F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抗剪能力计算方法
 - F.1 柱式构件的抗剪能力
 - F.2 板构件的抗剪能力
 - 附录G 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 G.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 G.2 钢管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 G.3 钢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