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8 雨棚与站台墙
	7.8.1 站台立柱雨棚的结构选型应根据其建筑形式及所处环境等因素确定。高风压、沿海、酸雨等地区的雨棚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7.8.2 有承轨层结构的铁路客站,承轨层上的站台层与承轨层外的站台墙之间的沉降差不应影响正常使用,可采取地基处理、设置过渡段、临时虚铺等控制沉降差的措施;有软土等不良地质的铁路客站站台墙应结合路基设计进行地基处理。
	7.8.3 站台立柱雨棚的基础应与站台梁、路基挡墙、地道等结构协调设计;站房与基本站台间的连廊雨棚应结合站房、路基挡墙的结构布置协调设计。
	7.8.4 雨棚与接触网、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志牌等共用结构体系时,其结构布置、荷载、构造等应进行协调设计。
条文说明
    
	7.8.2 有承轨层的铁路客站站台墙由两部分组成,即承轨层上的站台墙和承轨层外的站台墙,且两者基础形式不同。为防止承轨层上的站台墙与承轨层外相邻的站台墙沉降差过大而影响使用,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7.8.3 站台立柱雨棚结构设计的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常与站台梁、地道、路基挡墙发生关系。如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期处理就很困难。站房与基本站台间的连廊雨棚柱网布置、基础设计往往与站房、路基挡墙相关,协调设计可避免柱网、基础冲突。本条中站台梁是指桥式站房的站台梁或城际铁路高架站房的站台梁。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体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车站规模
 - 3.3 接口设计
 - 4 总平面
 - 4.1 总平面布置
 - 4.2 城市配套设施
 - 5 站房建筑
 - 5.1 一般规定
 - 5.2 集散厅
 - 5.3 候车区(厅、室)
 - 5.4 售票用房
 - 5.5 其他服务设施
 - 5.6 客运作业及附属用房
 - 5.7 行包用房
 - 5.8 空间环境
 - 5.9 内部装修与构造
 - 5.10 建筑幕墙与金属屋面
 - 5.11 建筑节能
 - 5.12 口岸站
 - 5.13 地下车站
 - 6 客运服务设施
 - 6.1 站台、雨棚
 - 6.2 跨线设施
 - 6.3 检票口
 - 6.4 电梯与自动扶梯
 - 6.5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 7 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荷载与作用
 - 7.3 材料
 - 7.4 特殊结构
 - 7.5 地下车站结构
 - 7.6 基础
 - 7.7 深基坑
 - 7.8 雨棚与站台墙
 - 7.9 其他
 - 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8.1 一般规定
 - 8.2 室内外空气设计参数
 - 8.3 供暖
 - 8.4 通风
 - 8.5 空气调节
 - 8.6 其他
 - 9 给水排水
 - 9.1 一般规定
 - 9.2 给水
 - 9.3 排水
 - 10 电气与照明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供配电
 - 10.3 照明
 - 11 客运服务信息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旅客服务信息系统
 - 11.3 客票系统
 - 11.4 其他
 - 12 无障碍设施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