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3 钢材
3.3.1 幕墙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碳钢铸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合金结构钢》GB/T 307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 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74、《结构用无缝钢管》GB 8162、《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等的规定。
3.3.2 幕墙用不锈钢材宜采用统一数字代号为S304××和S316××系列奥氏体型不锈钢,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棒》GB/T 1220、《不锈钢冷加工棒》GB/T 4226、《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280、《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4237和《不锈钢丝》GB/T 4240等的规定。
不锈钢铸件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GB/T 2100和《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T 6967等的规定。
3.3.3 幕墙用耐候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 4171的规定。
3.3.4 幕墙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热浸镀锌防腐蚀处理时,锌膜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的规定;
2 采用其他防腐涂料时,表面处理方法、涂料品种、漆膜厚度及维护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并完全覆盖钢材表面和无端部封板的闭口型材的内侧;
3 采用氟碳漆或聚氨酯漆面漆时,面漆的涂膜厚度应根据钢构件所处的大气环境腐蚀性类别确定。一般情况下,涂膜厚度不宜小于35μm,当大气腐蚀环境类型为中腐蚀或海滨地区时,涂膜厚度不宜小于45μm。
3.3.5 钢材之间的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规定。焊接所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热强钢焊条》GB/T 5118、《不锈钢焊条》GB/T 983等的规定。
      
3.3.2 幕墙用不锈钢材宜采用统一数字代号为S304××和S316××系列奥氏体型不锈钢,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棒》GB/T 1220、《不锈钢冷加工棒》GB/T 4226、《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280、《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4237和《不锈钢丝》GB/T 4240等的规定。
不锈钢铸件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GB/T 2100和《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T 6967等的规定。
3.3.3 幕墙用耐候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 4171的规定。
3.3.4 幕墙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热浸镀锌防腐蚀处理时,锌膜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的规定;
2 采用其他防腐涂料时,表面处理方法、涂料品种、漆膜厚度及维护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并完全覆盖钢材表面和无端部封板的闭口型材的内侧;
3 采用氟碳漆或聚氨酯漆面漆时,面漆的涂膜厚度应根据钢构件所处的大气环境腐蚀性类别确定。一般情况下,涂膜厚度不宜小于35μm,当大气腐蚀环境类型为中腐蚀或海滨地区时,涂膜厚度不宜小于45μm。
3.3.5 钢材之间的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规定。焊接所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热强钢焊条》GB/T 5118、《不锈钢焊条》GB/T 983等的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一般规定
 - 3.2 铝合金型材
 - 3.3 钢材
 - 3.4 面板材料
 - 3.5 连接件与紧固件
 - 3.6 密封材料和粘结材料
 - 3.7 其他材料
 - 4 建筑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性能设计和检测要求
 - 4.3 面板接缝设计
 - 4.4 构造设计
 - 4.5 防火、防雷设计
 - 4.6 其他安全性设计
 - 5 结构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
 - 5.3 荷载与作用
 - 5.4 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 5.5 连接设计
 - 6 面板及其连接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短挂件支承连接的瓷板、微晶玻璃板、陶板
 - 6.3 通长挂件支承连接的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纤维水泥板
 - 6.4 背栓支承连接的瓷板、微晶玻璃板、纤维水泥板
 - 6.5 背面预置螺母支承连接的石材蜂窝板
 - 6.6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纤维水泥板
 - 6.7 背面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
 - 7 支承结构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横梁
 - 7.3 立柱
 - 8 加工制作
 - 8.1 一般规定
 - 8.2 铝型材
 - 8.3 钢构件
 - 8.4 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
 - 8.5 石材蜂窝板
 - 8.6 木纤维板
 - 8.7 纤维水泥板
 - 8.8 构件、组件检验
 - 9 安装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安装施工准备
 - 9.3 预埋件、后锚固连接件
 - 9.4 幕墙安装
 - 9.5 安全规定
 - 10 工程验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工程验收
 - 11 保养和维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检查与维修
 - 11.3 清洗
 - 附录A 石材蜂窝复合板等效弯曲刚度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