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C 调节池容量计算方法
C.0.1 调节池容量可按表C.0.1进行计算。
表C.0.1 调节池容量计算表
	
注:表C.0.1中将1~12月中C >0的月渗沥液余量累计相加,即为需要调节的总容量。
C.0.2 逐月渗沥液产生量可根据本规范附录B中式(B.0.1)计算,其中 I 取多年逐月降雨量,经计算得出逐月渗沥液产生量A1~A12。
C.0.3 逐月渗沥液余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逐月渗沥液余量(m3);
A——逐月渗沥液产生量(m3);
B——逐月渗沥液处理量(m3)。
C.0.4 计算值宜按历史最大日降雨量或20年一遇连续七日最大降雨量进行校核,在当地没有上述历史数据时,也可采用现有全部年数据进行校核。并将校核值与上述计算出来的需要调节的总容量进行比较,取其中较大者,在此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1.1~1.3即为所取调节池容积。
C.0.5 当采用历史最大日降雨量进行校核时,可参考下式计算:
	
式中:Q1——校核容积(m3);
I1——历史最大日降雨量(m3);
C1、C2、C3、C4与A1、A2、A3、A4的取值同本规范附录B式(B.0.1)。
顶部
- 上一节:附录B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
 - 下一节:附录D 渗沥液处理工艺参考设计参数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
 - 4 场址选择
 - 5 总体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处理规模与填埋库容
 - 5.3 总平面布置
 - 5.4 竖向设计
 - 5.5 填埋场道路
 - 5.6 计量设施
 - 5.7 绿化及其他
 - 5.7 绿化及其他
 - 6 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
 - 6.1 地基处理
 - 6.2 边坡处理
 - 6.3 场地平整
 - 7 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
 - 7.1 垃圾坝分类
 - 7.2 坝址、坝高、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
 - 7.3 坝基处理及坝体结构设计
 - 7.4 坝体稳定性分析
 - 8 防渗与地下水导排
 - 8.1 一般规定
 - 8.2 防渗处理
 - 8.3 地下水导排
 - 9 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
 - 9.1 填埋场防洪系统
 - 9.2 填埋库区雨污分流系统
 - 10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渗沥液水质与水量
 - 10.3 渗沥液收集
 - 10.4 渗沥液处理
 - 11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填埋气体产生量
 - 11.3 填埋气体导排
 - 11.4 填埋气体输送
 - 11.5 填埋气体利用
 - 11.6 填埋气体安全
 - 12 填埋作业与管理
 - 12.1 填埋作业准备
 - 12.2 填埋作业
 - 12.3 填埋场管理
 - 13 封场与堆体稳定性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填埋场封场
 - 13.3 填埋堆体稳定性
 - 14 辅助工程
 - 14.1 电气
 - 14.2 给排水工程
 - 14.3 消防
 - 14.4 采暖、通风与空调
 - 15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 16 工程施工及验收
 - 附录A 填埋库容与有效库容计算
 - 附录B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
 - 附录C 调节池容量计算方法
 - 附录D 渗沥液处理工艺参考设计参数
 - 附录E 填埋气体产气量估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