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3 供 气
11.3.1 压缩空气供应设计应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当第三班或加班的用气量较小,选用单一机型难以适应用气量变化时,宜采用多种机型或变频机组。对压力要求稳定的生产设备,可设置专用的压缩机或专用管道供气。
11.3.2 对压缩空气供应品质种类要求两种以上,且差异较大的工程,压缩空气处理宜采用站房内初处理与用户端终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11.3.3 压缩空气站的设计用气量应为平均用气量加10%的漏损量;当最大的一台机组检修时,其余机组的供气量不应小于设计用气量的85%。
11.3.4 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
11.3.5 氨气供应系统应设置紧急泄放设施和降温设施。
11.3.6 试验用气供气机组可根据试验需求设置,不宜设置备用机组。
11.3.7 特种气体供应宜采用气瓶加汇流排方式。
11.3.8 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宜单独设置汇流排间。贴邻厂房布置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汇流排间气瓶贮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生产需求量。
11.3.9 有毒、有害气体厂房内应设置呼吸用空气装置,所需压缩空气压力及质量应满足呼吸用空气装置的技术要求。
11.3.10 生产厂房内的可燃性和毒性特种气体管道应明敷。
11.3.11 真空机组应靠近负荷中心,真空管道流导应控制合理,布置应短、直。
11.3.12 特种气体的放散及紧急泄放应排放至安全处。
11.3.1 本条是针对航空工业的特点及节能要求进行规范的。经大量应用证明,压缩空气系统采用用量对等、压力对等、品质对等的设计原则,既节能又方便运行管理。
11.3.2 压缩空气系统中,空压机房内一般只做初级处理,对压缩空气品质有更高要求的设备,在设备前再进行终端处理。此配置方式经济性较好,运行管理较方便,也易达到用气设备的品质要求。
11.3.3 根据调研,近年采用10%漏损量,可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本规范作此规定,以节省初投资。航空工业对压缩空气的供应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当机组台数小于7台时,均设置备用机组。当同一类型机组设置7台以上时,可不设备用机组,当一台机组检修时,其他机组容量为设计容量的85%,经过对部分航空企业调研,可满足生产要求。
11.3.4 航空工程压缩空气品质要求一般较高,原采用碳钢管道,经常出现在用户端气体品质不达标现象,更换为不锈钢管后,此问题解决(如西飞、沈飞、成飞等近年设计的项目,压缩空气管道均采用不锈钢管道)。
11.3.6 航空工业工程试验用气多为间断用气,年运行时间较少,有充足的维修时间,可根据试验需求,不设备用机组。但对长时间试验供气的机组需设置备用。
11.3.7 航空工业工程一般特种气体用量较少,采用气瓶加汇流排方式供应,投资少,操作、运行、管理均较方便,故推荐此供应方式。
11.3.8 对危险气体设置单独的汇流排间方便运行管理;对可能发生较大危害的汇流排间控制危险气体总量,可有效控制事故扩大。
11.3.10 考虑到航空工业厂房试验用的特种气体具有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窒息性等危害特性,为了防止管道破裂使可燃气体、毒性气体泄漏后积聚,引发人员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规定此类特种气体须明管敷设。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1.3.11 由于真空获得不易,保持也困难,特别是中真空及以上系统,真空机组靠近负荷中心,管道的合理布置,可有效缩短真空制备的时间,减低系统运行费用。
11.3.12 本条是针对特种气体事故排放、检修及置换排放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要求。对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特种气体,应排放至安全处。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 3.3 工艺布置
 - 3.4 物流运输及仓储
 - 4 工艺设备、人员、面积的计算及配备
 - 4.1 工艺设备
 - 4.2 人员配备
 - 4.3 面积确定
 - 5 总图及运输
 - 5.1 一般规定
 - 5.2 厂址选择
 - 5.3 总平面布置
 - 5.4 交通运输
 - 5.5 竖向设计
 - 5.6 管线综合布置
 - 5.7 绿化布置
 - 6 建筑
 - 6.1 一般规定
 - 6.2 屋面
 - 6.3 楼地面
 - 6.4 墙体
 - 6.5 门窗
 - 6.6 防火
 - 7 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荷载
 - 7.3 结构设计
 - 7.4 地基基础
 - 8 电气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电系统
 - 8.3 变配电所
 - 8.4 低压配电系统
 - 8.5 照明
 - 8.6 电气控制
 - 8.7 防雷与接地
 - 8.8 危险气体检测及报警系统
 - 8.9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 8.10 通信系统
 - 8.11 计算机网络
 - 8.12 信息布线系统
 - 8.1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9 给水排水
 - 9.1 一般规定
 - 9.2 给水
 - 9.3 排水
 - 9.4 污水和废水处理
 - 9.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10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供暖及生产供热
 - 10.3 通风
 - 10.4 空气调节
 - 11 动力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供 气
 - 11.4 制冷
 - 11.5 供 油
 - 12 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节能
 - 12.1 环境保护
 - 12.2 职业安全卫生
 - 12.3 节能
 - 附录A 航空工业车间或场所的工作环境分类
 - 附录B 工艺设备、人员、面积分类
 - 附录C 部分航空厂房室内供暖计算温度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