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5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5.5.1 防空地下室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并结合地面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利用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空地下室,其平面布置应保证气流通畅,并应避免死角和短路,尽量减少风口和气流通路的阻力。
	5.5.2 对于平战结合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和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设计,宜采用通风采光窗进行自然通风。通风采光窗宜在防空地下室两面的外墙分别设置。
	5.5.3 战时使用的和平战两用的机械通风进风口、排风口,宜采用竖井分别设置在室外不同方向。进风口与排风口的水平距离、进风口下缘高出当地室外地面的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规定。进风口应设在空气流畅、清洁处。
	5.5.4 通风机应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选用节能和低噪声产品。战时电源无保障的防空地下室应采用电动、人力两用通风机。
	5.5.5 通风管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不燃材料制作。
条文说明
    5.5.1 为在平时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防空地下室的平面设计,应尽量适应自然通风的需要,减少通风阻力,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尽量减少隔断和拐弯。当必须设置隔断墙时,宜在门下设通风百页,并在隔墙的适当位置开设通风孔。
工程实践证明,按以上方法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其自然通风效果尚好。但应指出,有些已建防空地下室由于开孔过多、位置不当(如将进、排风口设在同侧或相距很近),以致造成气流短路而未能流经新风需要的地方。故在设计中应注意根据上部建筑物的特点,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5.2 修订条文。本条条文是在原规范5.5.2条的基础上对工程类别作了修订。
5.5.3 修订条文。本条条文是对原规范5.3.3条修订后的呼应条文(修订条文已归到3.4节)。修订后的条文加大了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对进风口的下缘距离虽然没有提高规定值,但在条件容许时,可参照地面建筑的设计规范1~2m的规定做,这是考虑进风的清洁安全问题。
5.5.5 修订条文。本次修订将原条文中的“宜”改为“应”,提高了标准。对通风管道用材强调了符合卫生标准和不燃材料两个方面。
工程实践证明,按以上方法设计的防空地下室,其自然通风效果尚好。但应指出,有些已建防空地下室由于开孔过多、位置不当(如将进、排风口设在同侧或相距很近),以致造成气流短路而未能流经新风需要的地方。故在设计中应注意根据上部建筑物的特点,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5.2 修订条文。本条条文是在原规范5.5.2条的基础上对工程类别作了修订。
5.5.3 修订条文。本条条文是对原规范5.3.3条修订后的呼应条文(修订条文已归到3.4节)。修订后的条文加大了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对进风口的下缘距离虽然没有提高规定值,但在条件容许时,可参照地面建筑的设计规范1~2m的规定做,这是考虑进风的清洁安全问题。
5.5.5 修订条文。本次修订将原条文中的“宜”改为“应”,提高了标准。对通风管道用材强调了符合卫生标准和不燃材料两个方面。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建筑
 - 3.1 一般规定
 - 3.2 主体
 - 3.3 出入口
 - 3.4 通风口、水电口
 - 3.5 辅助房间
 - 3.6 柴油电站
 - 3.7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 3.8 防水
 - 3.9 内部装修
 - 4 结构
 - 4.1 一般规定
 - 4.2 材料
 - 4.3 常规武器地面爆炸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参数
 - 4.4 核武器爆炸地面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参数
 - 4.5 核武器爆炸动荷载
 - 4.6 结构动力计算
 - 4.7 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等效静荷载
 - 4.8 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常用结构等效静荷载
 - 4.9 荷载组合
 - 4.10 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 4.11 构造规定
 - 4.12 平战转换设计
 -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5.1 一般规定
 - 5.2 防护通风
 - 5.3 平战结合及平战功能转换
 - 5.4 采暖
 - 5.5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 5.6 空气调节
 - 5.7 柴油电站的通风
 - 6 给水、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给水
 - 6.3 排水
 - 6.4 洗消
 - 6.5 柴油电站的给排水及供油
 - 6.6 平战转换
 - 7 电气
 - 7.1 一般规定
 - 7.2 电源
 - 7.3 配电
 - 7.4 线路敷设
 - 7.5 照明
 - 7.6 接地
 - 7.7 柴油电站
 - 7.8 通信
 - 附录A 常用扩散室、扩散箱的内部空间最小尺寸
 - 附录B 常规武器地面爆炸动荷载
 - 附录C 常用结构构件对称型基本自振圆频率计算
 - 附录D 无梁楼盖设计要点
 - D.1 一般规定
 - D.2 承载力计算
 - D.3 构造要求
 - 附录E 钢筋混凝土反梁设计要点
 - E.1 承载力计算
 - E.2 构造要求
 - 附录F 消波系统
 - 附录G 浅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 附录H 深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