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2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
	11.2.1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的加固。
	11.2.2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原基础裂损处钻孔,注浆管直径可为25mm,钻孔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30°,钻孔孔径不应小于注浆管的直径,钻孔孔距可为0.5m~1.0m。
	    2 浆液材料可采用水泥浆或改性环氧树脂等,注浆压力可取0.1MPa~0.3MPa。如果浆液不下沉,可逐渐加大压力至0.6MPa,浆液在10min~15min内不再下沉,可停止注浆。
	    3 对单独基础每边钻孔不应少于2个;对条形基础应沿基础纵向分段施工,每段长度可取1.5m~2.0m。
条文说明
    11.2.1、11.2.2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的特点是:施工方便,可以加强基础的刚度与整体性。但是,注浆的压力一定要控制,压力不足,会造成基础裂缝不能充满,压力过高,会造成基础裂缝加大。实际施工时应进行试验性补强注浆,结合原基础材料强度和粘结强度,确定注浆施工参数。
注浆施工时的钻孔倾角是指钻孔中心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倾角不应小于30°,以免钻孔困难。注浆孔布置应在基础损伤检测结果基础上进行,间距不宜超过2.0m。
封闭注浆孔,对混凝土基础,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基础混凝土强度;对砌体基础,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原基础砂浆强度。
注浆施工时的钻孔倾角是指钻孔中心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倾角不应小于30°,以免钻孔困难。注浆孔布置应在基础损伤检测结果基础上进行,间距不宜超过2.0m。
封闭注浆孔,对混凝土基础,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基础混凝土强度;对砌体基础,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原基础砂浆强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基础鉴定
 - 4.1 一般规定
 - 4.2 地基鉴定
 - 4.3 基础鉴定
 - 5 地基基础计算
 - 5.1 一般规定
 - 5.2 地基承载力计算
 - 5.3 地基变形计算
 - 6 增层改造
 - 6.1 一般规定
 - 6.2 直接增层
 - 6.3 外套结构增层
 - 7 纠倾加固
 - 7.1 一般规定
 - 7.2 迫降纠倾
 - 7.3 顶升纠倾
 - 8 移位加固
 - 8.1 一般规定
 - 8.2 设计
 - 8.3 施工
 - 9 托换加固
 - 9.1 一般规定
 - 9.2 设计
 - 9.3 施工
 - 10 事故预防与补救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地基不均匀变形过大引起事故的补救
 - 10.3 邻近建筑施工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 10.4 深基坑工程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 10.5 地下工程施工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 10.6 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引起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 11 加固方法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
 - 11.3 扩大基础
 - 11.4 锚杆静压桩
 - 11.5 树根桩
 - 11.6 坑式静压桩
 - 11.7 注浆加固
 - 11.8 石灰桩
 - 11.9 其他地基加固方法
 - 12 检验与监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检验
 - 12.3 监测
 - 附录A 既有建筑基础下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B 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持载再加荷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C 既有建筑桩基础单桩承载力持载再加荷载荷试验要点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