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3 混凝土拌合物
	主控项目
	7.3.1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7.3.2 混凝土拌合物不应离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7.3.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碱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离子、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7.3.4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等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强度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7.3.5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应满足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查数量: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稠度抽样检验记录。
	7.3.6 混凝土有耐久性指标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耐久性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试件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耐久性试验报告。
	7.3.7 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含气量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取样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
条文说明
    
	7.3.1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强度检验报告、混凝土运输单以及合同规定的其他资料。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还包括本规范第7.1.5条规定的基本性能试验报告。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试验需要一定的龄期,强度检验报告可以在达到确定混凝土强度龄期后提供。预拌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等均应参照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其检验报告在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可不提供,但应在生产企业存档保留,以便需要时查阅使用。
	    除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尚应按本节有关规定对预拌混凝土进行进场检验。
	7.3.2 混凝土拌合物发生离析,将影响其和易性和匀质性,以及硬化后的强度和表面质量等。
	7.3.3 在混凝土中,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都可能含有氯离子,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应严格控制其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碱含量过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或碱骨料反应都将严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在第3.5节“耐久性设计”中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碱总含量进行了规定。除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外,设计也可能有更严格的规定,所生产的混凝土都应该满足上述要求。
	7.3.4 开盘鉴定是为了验证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开盘鉴定资料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强度试验报告以及配合比设计所要求的性能等。
	7.3.5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包括坍落度、坍落扩展度、维勃稠度等。通常,在现场测定混凝土坍落度。但是,对于大流动度的混凝土,仅用坍落度已无法全面反映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所以对于当坍落度大于220mm的混凝土,还应测量坍落扩展度,用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坍落度的相互关系来综合评价混凝土的稠度。对于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维勃稠度在(5~30)s之间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则用维勃稠度表达混凝土的流动性。
	7.3.6 依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涉及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有:抗冻等级、抗冻标号、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抗碳化性能等级以及早期抗裂性能等级等,不同的耐久性试验需要制作不同的试件,具体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规定执行。
	7.3.7 在混凝土中加入具有引气功能的外加剂后,能够增加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长期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低于设计要求,将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高于设计要求,往往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故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 则
 - 2 术 语
 - 3 基本规定
 - 4 模板分项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模板安装
 - 5 钢筋分项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钢筋加工
 - 5.4 钢筋连接
 - 5.5 钢筋安装
 -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 6.1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制作与安装
 - 6.4 张拉和放张
 - 6.5 灌浆及封锚
 - 7 混凝土分项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
 - 7.3 混凝土拌合物
 - 7.4 混凝土施工
 - 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外观质最
 - 8.3 位置和尺寸偏差
 - 9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预制构件
 - 9.3 安装与连接
 - 10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 10.1 结构实体检验
 - 10.2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B 受弯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
 - B.1 检验要求
 - B.2 检验方法
 - 附录C 结构实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 附录D 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取芯法强度检验
 - 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 附录F 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