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供水系统
	8.3.1 供水系统应节水、节能,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0.45MPa;
	    2 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建筑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8.3.2 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时,应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并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热水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设集中热水供应时,应设干、立管循环;用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5℃的放水时间不应大于15s;
	    2 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用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5℃的放水时间不应大于10s;
	    3 公共浴室淋浴热水系统应采取节水措施。
条文说明
    8.3.1 合理的供水系统是给水排水设计中达到节水、节能目的的保障。
为减少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应从给水系统的设计、合理进行压力分区、采取减压措施等多方面采取对策。另外,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是控制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减压阀作为简便易用的设施在给水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作为一项节能条款《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中明确“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加压供水可优先采用变频供水、管网叠压供水等节能的供水技术;当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时应获得当地供水部门的同意。
在执行本条款过程中还需做到:掌握准确的供水水压、水量等可靠资料;满足卫生器具配水点的水压要求;高层建筑分区供水压力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中第3.3.5条及第3.3.5A条的要求。
8.3.2 用水量较小且分散的建筑如:办公楼、小型饮食店等。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如:高级住宅、旅馆、公共浴室、医院、疗养院等。
在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中提出了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三种循环方式:干管循环(仅干管设对应的回水管)、立管循环(立管、干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和干管、立管、支管循环(干管、立管、支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同一座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选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其无效冷水的出流量是不同的。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措施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最不利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0.02MPa;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公共浴室可设置感应式或全自动刷卡式淋浴器。
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建筑中考虑到节水及使用舒适性,当因建筑平面布局使得用水点分散且距离较远时,宜设支管循环以保证使用时的冷水出流时间较短。
为减少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应从给水系统的设计、合理进行压力分区、采取减压措施等多方面采取对策。另外,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是控制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减压阀作为简便易用的设施在给水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作为一项节能条款《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中明确“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加压供水可优先采用变频供水、管网叠压供水等节能的供水技术;当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时应获得当地供水部门的同意。
在执行本条款过程中还需做到:掌握准确的供水水压、水量等可靠资料;满足卫生器具配水点的水压要求;高层建筑分区供水压力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中第3.3.5条及第3.3.5A条的要求。
8.3.2 用水量较小且分散的建筑如:办公楼、小型饮食店等。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如:高级住宅、旅馆、公共浴室、医院、疗养院等。
在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中提出了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三种循环方式:干管循环(仅干管设对应的回水管)、立管循环(立管、干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和干管、立管、支管循环(干管、立管、支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同一座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选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其无效冷水的出流量是不同的。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措施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最不利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0.02MPa;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公共浴室可设置感应式或全自动刷卡式淋浴器。
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建筑中考虑到节水及使用舒适性,当因建筑平面布局使得用水点分散且距离较远时,宜设支管循环以保证使用时的冷水出流时间较短。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2 非传统水源利用
 - 下一节:8.4 节水措施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绿色设计策划
 - 4.1 一般规定
 - 4.2 策划内容
 - 5 场地与室外环境
 - 5.1 一般规定
 - 5.2 场地要求
 - 5.3 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 5.4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 6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 6.1 一般规定
 - 6.2 空间合理利用
 - 6.3 日照和天然采光
 - 6.4 自然通风
 - 6.5 围护结构
 - 6.6 室内声环境
 - 6.7 室内空气质量
 - 6.8 工业化建筑产品应用
 - 6.9 延长建筑寿命
 - 7 建筑材料
 - 7.1 一般规定
 - 7.2 节材
 - 7.3 选材
 - 8 给水排水
 - 8.1 一般规定
 - 8.2 非传统水源利用
 - 8.3 供水系统
 - 8.4 节水措施
 - 9 暖通空调
 - 9.1 一般规定
 - 9.2 暖通空调冷热源
 - 9.3 暖通空调水系统
 - 9.4 空调通风系统
 - 9.5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 10 建筑电气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供配电系统
 - 10.3 照明
 - 10.4 电气设备节能
 - 10.5 计量与智能化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