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8 燃气的监控设施及防雷、防静电
	10.8.1 在下列场所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1 建筑物内专用的封闭式燃气调压、计量间;
	    2 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的用气房间;
	    3 燃气管道竖井;
	    4 地下室、半地下室引入管穿墙处;
	    5 有燃气管道的管道层。
	10.8.2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检测比空气轻的燃气时,检测报警器与燃具或阀门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8m,安装高度应距顶棚0.3m以内,且不得设在燃具上方。
	    2 当检测比空气重的燃气时,检测报警器与燃具或阀门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4m,安装高度应距地面0.3m以内。
	    3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CJ 3057的规定确定。
	    4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宜与排风扇等排气设备连锁。
	    5 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宜集中管理监视。
	    6 报警器系统应有备用电源。
	10.8.3 在下列场所宜设置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
	    1 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的用气房间;
	    2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3 燃气用量大、人员密集、流动人口多的商业建筑;
	    4 重要的公共建筑;
	    5 有燃气管道的管道层。
	10.8.4 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紧急自动切断阀应设在用气场所的燃气入口管、干管或总管上;
	    2 紧急自动切断阀宜设在室外;
	    3 紧急自动切断阀前应设手动切断阀;
	    4 紧急自动切断阀宜采用自动关闭、现场人工开启型。
	10.8.5 燃气管道及设备的防雷、防静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出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的屋面管、立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
	    2 防雷接地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
	    3 防静电接地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J 28的规定。
	10.8.6 燃气应用设备的电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气应用设备和建筑物电线、包括地线之间的电气连接应符合有关国家电气规范的规定。
	    2 电点火、燃烧器控制器和电气通风装置的设计,在电源中断情况下或电源重新恢复时,不应使燃气应用设备出现不安全工作状况。
	    3 自动操作的主燃气控制阀、自动点火器、室温恒温器、极限控制器或其他电气装置(这些都是和燃气应用设备一起使用的)使用的电路应符合随设备供给的接线图的规定。
	    4 使用电气控制器的所有燃气应用设备,应当让控制器连接到永久带电的电路上,不得使用照明开关控制的电路。
10.8.2 规定了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的安装要求,是参照《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通则》GB 16914-97和日本《燃具安装标准》的规定。
10.8.3 本条规定用燃气的危险部位和重要部位宜设紧急自动切断阀。
国内目前使用紧急自动切断阀的经验表明,该产品易出现误动作或不动作,国内深圳市已有将其拆除或停用的情况,故不作强行设置的规定。
10.8.5 本条规定了燃气管道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要求。目前高层建筑的室外立管、屋面管、以及燃气引入管等部位均要求有防雷、防静电接地,工业企业用的燃气、空气(氧气)混气设备也要求有静电接地。故规定燃气应用设计时要考虑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接地问题,其工艺设计应严格按照防雷、防静电的有关规范执行。
10.8.6 本条是参照美国《燃气规范》ANSIZ 223.1-1999的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用气量和燃气质量
 - 3.1 用气量
 - 3.2 燃气质量
 - 4 制气
 - 4.1 一般规定
 - 4.2 煤的干馏制气
 - 4.3 煤的气化制气
 - 4.4 重油低压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
 - 4.5 轻油低压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
 - 4.6 液化石油气低压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
 - 4.7 天然气低压间歇循环催化改制制气
 - 4.8 调峰
 - 5 净化
 - 5.1 一般规定
 - 5.2 煤气的冷凝冷却
 - 5.3 煤气排送
 - 5.4 焦油雾的脱除
 - 5.5 硫酸吸收法氨的脱除
 - 5.6 水洗涤法氨的脱除
 - 5.7 煤气最终冷却
 - 5.8 粗苯的吸收
 - 5.9 萘的最终脱除
 - 5.10 湿法脱硫
 - 5.11 常压氧化铁法脱硫
 - 5.12 一氧化碳的变换
 - 5.13 煤气脱水
 - 5.14 放散和液封
 - 6 燃气输配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燃气管道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
 - 6.3 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
 - 6.4 压力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
 - 6.5 门站和储配站
 - 6.6 调压站与调压装置
 - 6.7 钢质燃气管道和储罐的防腐
 - 6.8 监控及数据采集
 - 7 压缩天然气供应【本章已废止】
 - 7.1 一般规定【已废止】
 - 7.2 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已废止】
 - 7.3 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已废止】
 - 7.4 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已废止】
 - 7.5 管道及附件【已废止】
 - 7.6 建筑物和生产辅助设施【已废止】
 - 8 液化石油气供应【本章已废止】
 - 8.1 一般规定【已废止】
 - 8.2 液态液化石油气运输【已废止】
 - 8.3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已废止】
 - 8.4 气化站和混气站【已废止】
 - 8.5 瓶组气化站【已废止】
 - 8.6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已废止】
 - 8.7 用户【已废止】
 - 8.8 管道及附件、储罐、容器和检测仪表【已废止】
 - 8.9 建、构筑物的防火、防爆和抗震【已废止】
 - 8.10 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器材【已废止】
 - 8.11 电气【已废止】
 - 8.12 通信和绿化【已废止】
 - 9 液化天然气供应
 - 9.1 一般规定
 - 9.2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
 - 9.3 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
 - 9.4 管道及附件、储罐、容器、气化器、气体加热器和检测仪表
 - 9.5 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器材
 - 9.6 土建和生产辅助设施
 - 10 燃气的应用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室内燃气管道
 - 10.3 燃气计量
 - 10.4 居民生活用气
 - 10.5 商业用气
 - 10.6 工业企业生产用气
 - 10.7 燃烧烟气的排除
 - 10.8 燃气的监控设施及防雷、防静电
 - 附录A 制气车间主要生产场所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等级
 - 附录B 煤气净化车间主要生产场所爆炸及火灾危险区域等级
 - 附录C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计算
 - 附录D 燃气输配系统生产区域用电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 附录E 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 附录F 居民生活用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K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