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2.1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值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N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
	               N2——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
	4.2.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可能造成损坏,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击次数Nc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各类因子,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4.2.3 确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应将N和Nc进行比较:
	      1 当N小于或等于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 当N大于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4.2.4 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可按下式计算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
	
	4.2.5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正大于0.98时,定为A级;
	      2 当正大于0.90小于或等于0.98时,定为B级;
	      3 当正大于0.80小于或等于0.90时,定为C级;
	      4 当正小于或等于0.80时,定为D级。
		4.2.1 用于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和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2的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密度Ng在2004版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Ng=0.024× 
 ,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与其他国标协调一致,本规范采用国家标准《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 21714.2-2008(IEC 62305-2 : 2006,IDT)中的计算公式Ng≈0.1Td。
		4.2.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值,至今,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由各国自行确定。
		    法国标准NFC-17-102:1995附录B:“闪电评估指南及ECP1保护级别的选择”中,将Nc定为5.8×10-3/C,C为各类因子,它是综合考虑了电子设备所处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气象条件、建筑物特性、设备的抗扰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若按该公式计算出的值为10-4数量级,即建筑物允许落闪频率为万分之几,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雷电防护工程,不管是在少雷区还是在强雷区,都要按最高等级A设计,这是不合理的。
		    在本规范中,将Nc值调整为Nc=5.8×10-1/C,这样得出的结果:在少雷区或中雷区,防雷工程按A级设计的概率为10%左右;按B级设计的概率为50%~60%;少数设计为C级和D级。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认为是合乎我国实际情况的,也是科学的。
		    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的计算实例:
		    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
		    1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密度
	
	表1  Ng按典型雷暴日Td的取值
	
	    2 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Ae的计算(按本规范附录A图A.1.3)
	        1)当H<100m时,按下式计算:
	        每边扩大宽度:
	
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
	
	    式中: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2)当H≥100m时:
	
	    3 校正系数K的取值
	    1.0、1.5、1.7、2.0(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取值)。
	    4 N1值计算
	
	    分别代入不同的K、Ng、Ae值,可计算出不同的N1值。
	    二、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2
	    1 N2值计算
	
	    式中:A'e1——电源线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2),见表2;
	               A'e2——信号线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2),见表2。
	    均按埋地引入方式计算A'e值
	表2  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2)
	
	续表 2
	
	    2 A'e计算
	        1)取高压电源埋地线缆:L=500m,ds=250m;埋地信号线缆:L=500m,ds=250m。
	    查表2:A'e=A'e1+A'e2=0.0125+0.25=0.2625(km2)
	        2)取高压电源埋地线缆:L=1000m,ds=500m;埋地信号线缆:L=500m,ds=500m。
	    查表2:A'e=A'e1+A'e2=0.05+0.5=0.55(km2)
	    三、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的计算
	
四、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的确定
	
式中:C——各类因子,取值按表3。
	表3  C的取值
	
	续表 3
	
	    五、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
	    防雷装置拦截效率的计算公式:
	
	    E>0.98            定为A级
	    0.90<E≤0.98     定为B级
	    0.80<E≤0.90     定为C级
	    E≤0.8                  定为D级
	    1 取外引高压电源埋地线缆长度为500m,外引埋地信号线缆长度为200m,土壤电阻率取250Ωm,建筑物如表3中所列6种C值,计算结果列入表4中。
	    2 取外引低压电源埋地线缆长度为500m,外引埋地信号线缆长度为200m,土壤电阻率取500Ωm,建筑物如表3中所列6种C值,计算结果列入表5中。
	表4  风险评估计算实例一
	
	续表 4
	
	电信大楼E值(E=1—Nc/N)
	
	医科大楼E值(E=1—Nc/N)
	
	高层住宅E值(E=1—Nc/N)
	
	通信大楼E值(E=1—Nc/N)
	
	综合办公楼E值(E=1—Nc/N)
	
	宿舍楼E值(E=1—Nc/N)
	
	表5  风险评估计算实例二
	
注:外引低压埋地电缆长500m、埋地信号电缆长200m,ρ=500Ωm,Nc=5.8×10-1/C,C=C1+C2+C3+C4+C5+C6。
	电信大楼E值(E=1—Nc/N)
	
	医科大楼E值(E=1—Nc/N)
	
	高层住宅E值(E=1—Nc/N)
	
	通信大楼E值(E=1—Nc/N)
	
	综合办公楼E值(E=1—Nc/N)
	
	宿舍楼E值(E=1—Nc/N)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雷电防护分区
 - 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和雷击风险评估
 - 4.1 一般规定
 - 4.2 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 4.3 按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 4.4 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 5 防雷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 5.3 屏蔽及布线
 - 5.4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 5.5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 6 防雷施工
 - 6.1 一般规定
 - 6.2 接地装置
 - 6.3 接地线
 - 6.4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
 - 6.5 浪涌保护器
 - 6.6 线缆敷设
 - 7 检测与验收
 - 7.1 检测
 - 7.2 验收项目
 - 7.3 竣工验收
 - 8 维护与管理
 - 8.1 维护
 - 8.2 管理
 - 附录A 用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和Nc的计算方法
 - A.1 建筑物及入户服务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的计算
 - A.2 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的计算
 - 附录B 按风险管理要求进行的雷击风险评估
 - B.1 雷击致损原因、损害类型、损失类型
 - B.2 雷击损害风险和风险分量
 - B.3 风险管理
 - B.4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方法
 - B.5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参数的计算
 - 附录C 雷电流参数
 - 附录D 雷击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 D.1 建筑物附近雷击的情况下防雷区内磁场强度的计算
 - D.2 当建筑物顶防直击雷装置接闪时防雷区内磁场强度的计算
 - 附录E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试验波形和参数
 - 附录F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