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E.4 微粒计数浓度的检测
E.4.1 室内检测人员应控制在最低数量,不宜超过2人,面积超过100m2又需快速完成测定任务时,可适当增加人数。人员必须穿洁净服,应位于测点下风侧并远离测点,动作要轻,保持静止。
E.4.2 0.1μm至5μm微粒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采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定0.1μm至5m的微粒计数浓度时,应按本规范第16.4.5条第1款给出的公式计算空气洁净度级别。粒子计数器粒径分辨率应小于等于10%,粒径设定值的浓度允许误差应为±20%,并应按所测粒径进行标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GB/T6167的规定。
2 测点数可按式(E.4.2—1)求出:
	
3 每一受控环境的采样点不宜少于3点。对于洁净度5级及优于5级以上的洁净室,应适当增加采样点,并得到用户(建设方)同意并记录在案。
4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洁净室或洁净区的整个面积内,并位于工作区高度(取距地0.8m,或根据工艺协商确定),当工作区分布于不同高度时,可以有1个以上测定面。
乱流洁净室(区)内采样点不得布置在送风口正下方。
5 如建设方要求增加采样点,应对其数目和位置协商确定。
6 每一测点上每次的采样必须满足最小采样量。最小采样量根据“非零检测原则”由下式求出:
	
	
7 每点采样次数应满足可连续记录下3次稳定的相近数值,3次平均值代表该点数值。
8 当怀疑现场计算出的检测结果可能超标时,可增加测点数。
9 测单向流时,采样头应对准气流;测非单向流时,采样头一律向上。
10 当要求0.1μm~5μm微粒在采样管中的扩散沉积损失和沉降、碰撞沉积损失小于采样浓度的5%时,水平采样管长度也应符合附录D.3.6条的规定。
11 若采样口流速与室内气流速度不相等,其比例应在0.3:1~7:1之间。
12 当因测定差错或微粒浓度异常低下(空气极为洁净)造成单个非随机的异常值,并影响计算结果时,允许将该异常值删除,但在原始记录中应注明。
每一测定空间只许删除一次测定值,并且保留的测定值不少于3个。
13 对于需要很大采样量、耗时很大的某粒径微粒的检测,可采用顺序采样法,即将每次测定结果标注于图E.4.2上,当标注点落入不合格区时,即停止检测,结果为不达标;当标注点落入合格区时,停止检测,结果为达标;当标注点一直在继续区中延伸,而总采样量已达到表E.4.2—2的最小采样量,累计微粒数仍小于20,即停止检测,结果为达标;当标注点一直在继续区中延伸,而总采样量未达到最小采样量,但累计微粒数已超过20,即停止检测,结果为不达标。
	
E.4.3 对小于0.1μm的超微粒的检测,应采用适合这类微粒具体特性的采样装置组合使用。可采用凝结核计数器(CNC或CPC)加静电式分级器(迁移率分析仪) (DMA)、凝结核计数器(CNC或CPC)加扩散式分级器(DB)等,但必须有明确的性能说明书,或有自检报告,对所测超微粒的最低粒径的计数效率应达到50%,采样点数目应与E.4.2条对0.1μm~5μm的要求相同。
E.4.4 大于5μm的大(宏)微粒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检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粒子计数器应经过大微粒的标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GB/T 6167的规定,对洁净室为6级或优于6级的洁净室的测定,应采用不小于28.3L/min的计数器,对其他级别洁净室的洁净度应采用不小于2.83L/min的计数器;
2)当用28.3L/min计数器时,水平管不应长过0.5m,当用2.83L/min计数器时,原则上不宜有水平管;
3)采样口面积应按等速采样原则确定,室内风速取平均风速。
2 用过滤器采集、显微镜检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过滤器为孔径应小于等于2μm的滤膜。当过滤器采样口直径为25mm时,真空泵采样流量不小于7L/min,
当过滤器采样口直径为47mm时,采样流量不小于28.3L/min。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总采样量不小于28.3L/min,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总采放量不小于280L/min。
取下滤膜,将滤膜放在清洁的盖玻片上(图E.4.4),采样面向上,放进有50℃左右丙酮蒸汽的烧杯内熏蒸。对容积为600mL的烧杯,大约加入15mL丙酮,当做过3次样片时,再加入15mL丙酮,待滤膜透明后取出,再将盖玻片反向固定在载物片上(用铝箔圈或纸圈将盖玻片与载物片隔开),熏后在盖玻片四周用膜或蜡封住。
	
2)计数时应把制好的标本片固定在显微镜(100倍)工作台的适合位置上,一张标本片上计数总面积不小于0.02×4mm2,在检测中应不断调整。
3)测定之前,必须先测出使用的同一批滤膜的基数密度,最后的计数浓度由下式得出:
	
顶部
- 上一节:E.3 单向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均匀度的检测
 - 下一节:E.5 温湿度的检测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建筑结构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施工要求
 - 3.3 分项验收
 - 4 建筑装饰
 - 4.1 一般规定
 - 4.2 地面
 - 4.3 墙面
 - 4.4 吊顶
 - 4.5 墙角
 - 4.6 门窗
 - 4.7 缝隙密封
 - 4.8 分项验收
 - 5 风系统
 - 5.1 一般规定
 - 5.2 风管和配件制作
 - 5.3 风管安装
 - 5.4 部件和配件安装
 - 5.5 风口的安装
 - 5.6 送风末端装置的安装
 - 5.7 分项验收
 - 6 气体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材及附件
 - 6.3 管道系统安装
 - 6.4 管道系统的强度试验
 - 6.5 管道系统的吹除
 - 6.6 气体供给装置
 - 6.7 分项验收
 - 7 水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给水
 - 7.3 排水
 - 7.4 热水
 - 7.5 纯化水与高纯水
 - 7.6 分项验收
 - 8 化学物料供应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储存设施
 - 8.3 管道与部件
 - 8.4 分项验收
 - 9 配电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线路
 - 9.3 电气设备与装置
 - 9.4 分项验收
 - 10 自动控制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自控设备的安装
 - 10.3 自控设备管线的施工
 - 10.4 自控设备的综合调试
 - 10.5 分项验收
 - 11 设备安装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净化设备安装
 - 11.3 设备层中的空调及冷热源设备安装
 - 11.4 生物安全柜安装
 - 11.5 工艺设备安装
 - 11.6 分项验收
 - 12 消防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防排烟系统
 - 12.3 防火卷帘、防火门和防火窗
 - 12.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 12.5 分项验收
 - 13 屏蔽设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屏蔽体
 - 13.3 屏蔽室
 - 13.4 管线、门洞和其他要求
 - 13.5 分项验收
 - 14 防静电设施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防静电地面
 - 14.3 防静电水磨石地面
 - 14.4 防静电聚氯乙烯(PVC)地板
 - 14.5 防静电瓷质地板
 - 14.6 面层和涂层
 - 14.7 系统部件
 - 14.8 分项验收
 - 15 施工组织与管理
 - 15.1 一般规定
 - 15.2 人员和文件
 - 15.3 施工措施
 - 15.4 安全措施
 - 15.5 环境保护与节能
 - 16 工程检验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检验项目及方法
 - 16.3 检验周期
 - 16.4 性能检验
 - 17 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分项验收阶段
 - 17.3 竣工验收阶段
 - 17.4 性能验收阶段
 - 17.5 工程验收
 - 17.6 使用验收
 - 附录A 风管分段漏风检测方法
 - A.1 检测装置
 - A.2 检测方法
 - A.3 管段漏风量计算
 - 附录B 施工检查记录表
 - 附录C 施工验收记录表
 - 附录D 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
 - D.1 原理
 - D.2 光度计法
 - D.3 粒子计数器法
 - D.4 检漏气溶胶的发生
 - 附录E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验方法
 - E.1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 E.2 静压差的检测
 - E.3 单向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均匀度的检测
 - E.4 微粒计数浓度的检测
 - E.5 温湿度的检测
 - E.6 噪声的检测
 - E.7 照度的检测
 - E.8 悬浮微生物的检测
 - E.9 表面导静电性能的检测
 - E.10 微振的检测
 - E.11 自净时间的检测
 - E.12 气流的检测
 - E.13 甲醛浓度检测
 - E.14 氨浓度检测
 - E.15 臭氧浓度检测
 - E.16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 附录F 洁净室生物学评价方法
 - F.1 回、排风高效过滤风口微生物透过率
 - F.2 对微生物气溶胶局部泄漏扩散的抑制能力评价
 - F.3 生物安全柜的隔离系数
 - 附录G 洁净室气密性检测方法
 - G.1 原理
 - G.2 压力衰减法
 - G.3 恒压法
 - G.4 安全要求
 - 附录H 分子态污染物的检测
 - H.1 分子态污染物(amc)
 - H.2 检测方法
 - H.3 撞击采样法
 - H.4 吸附管采样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