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4 管道系统的强度试验
6.4.1 可燃气体和高纯气体等特殊气体阀门安装前应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管路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系统进行强度试验。强度试验应采用气压试验,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不得采用水压试验。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大于0.6MPa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气压试验。
6.4.2 气压试验应采用洁净度与洁净室等级匹配的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
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增加压力,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50%时,如未发现异常与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min,直至试验压力。稳压10min后,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时间以查漏工作的需要而定,以发泡剂检验无泄漏为合格。
6.4.3 真空管道的气压试验压力应为0.2MPa。
6.4.4 当管道输送的介质为有毒气体、腐蚀性气体、可燃气体时,应进行最高工作压力下的泄漏试验。对管段之间焊接接头、管路的分支接头、阀门的填料、法兰或螺纹的连接处,包括全部金属隔膜阀、波纹管阀、调节阀、放空阀、排气阀等,应以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
经过气压试验合格的系统,试验后未经拆卸,该管路系统可不再进行泄漏试验。
6.4.5 真空管道在强度试验与泄漏试验合格后,应在系统联动运转前,以设计压力进行真空度试验。试验宜在气温变化较小的环境中进行,试验时间应为24h,增压率不应大于3%。
6.4.1 本节主要参考有关压力管道以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现行国家标准以及洁净室中压力管道施工实践编制。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实践证明,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后的水分、污染物很难吹扫干净,甚至破坏了管道内表面的洁净度与光滑程度。所以高纯、高洁净度的管道系统安装完毕不应采用水压试验,而应采用洁净的气体,一般多用高纯氮气进行气压试验。
由于气压试验过程中,对气源压力的控制、管材质量与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超压、管材破裂等可能性,而1.0MPa的压力气体大面积冲击人身,轻者致残,重者丧生,因此强调做好人员与环境的安全保护工作。也是限定0.6MPa以上气压试验要有设计文件与甲方的认可方可实施的原因。
6.4.2 对管路系统泄漏量试验,配管敷设工作完成之后,试压完毕,要用发泡剂检漏,如果建设方要求严格,并在事前约定,发泡剂检漏后再用氦气(氦质谱仪)检测泄漏状况,进行这项工作时,每一个检查点都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并通以小流量氦气进入覆盖空间,然后用氦质谱仪进行检测。结论应当是“零”泄漏,即无泄漏才为合格。
6.4.5 真空管道在强度试验与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系统联动运转前,还应以设计压力进行真空度试验。试验宜在气温变化较小的环境下进行,试验时间为24h,增压率不应大于3%。
对于普通的真空管道系统,真空试验增压合格率在5%,因为对洁净室要求比普通真空管道高,因此定为3%。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3 管道系统安装
 - 下一节:6.5 管道系统的吹除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建筑结构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施工要求
 - 3.3 分项验收
 - 4 建筑装饰
 - 4.1 一般规定
 - 4.2 地面
 - 4.3 墙面
 - 4.4 吊顶
 - 4.5 墙角
 - 4.6 门窗
 - 4.7 缝隙密封
 - 4.8 分项验收
 - 5 风系统
 - 5.1 一般规定
 - 5.2 风管和配件制作
 - 5.3 风管安装
 - 5.4 部件和配件安装
 - 5.5 风口的安装
 - 5.6 送风末端装置的安装
 - 5.7 分项验收
 - 6 气体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材及附件
 - 6.3 管道系统安装
 - 6.4 管道系统的强度试验
 - 6.5 管道系统的吹除
 - 6.6 气体供给装置
 - 6.7 分项验收
 - 7 水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给水
 - 7.3 排水
 - 7.4 热水
 - 7.5 纯化水与高纯水
 - 7.6 分项验收
 - 8 化学物料供应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储存设施
 - 8.3 管道与部件
 - 8.4 分项验收
 - 9 配电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线路
 - 9.3 电气设备与装置
 - 9.4 分项验收
 - 10 自动控制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自控设备的安装
 - 10.3 自控设备管线的施工
 - 10.4 自控设备的综合调试
 - 10.5 分项验收
 - 11 设备安装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净化设备安装
 - 11.3 设备层中的空调及冷热源设备安装
 - 11.4 生物安全柜安装
 - 11.5 工艺设备安装
 - 11.6 分项验收
 - 12 消防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防排烟系统
 - 12.3 防火卷帘、防火门和防火窗
 - 12.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 12.5 分项验收
 - 13 屏蔽设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屏蔽体
 - 13.3 屏蔽室
 - 13.4 管线、门洞和其他要求
 - 13.5 分项验收
 - 14 防静电设施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防静电地面
 - 14.3 防静电水磨石地面
 - 14.4 防静电聚氯乙烯(PVC)地板
 - 14.5 防静电瓷质地板
 - 14.6 面层和涂层
 - 14.7 系统部件
 - 14.8 分项验收
 - 15 施工组织与管理
 - 15.1 一般规定
 - 15.2 人员和文件
 - 15.3 施工措施
 - 15.4 安全措施
 - 15.5 环境保护与节能
 - 16 工程检验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检验项目及方法
 - 16.3 检验周期
 - 16.4 性能检验
 - 17 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分项验收阶段
 - 17.3 竣工验收阶段
 - 17.4 性能验收阶段
 - 17.5 工程验收
 - 17.6 使用验收
 - 附录A 风管分段漏风检测方法
 - A.1 检测装置
 - A.2 检测方法
 - A.3 管段漏风量计算
 - 附录B 施工检查记录表
 - 附录C 施工验收记录表
 - 附录D 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
 - D.1 原理
 - D.2 光度计法
 - D.3 粒子计数器法
 - D.4 检漏气溶胶的发生
 - 附录E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验方法
 - E.1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 E.2 静压差的检测
 - E.3 单向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均匀度的检测
 - E.4 微粒计数浓度的检测
 - E.5 温湿度的检测
 - E.6 噪声的检测
 - E.7 照度的检测
 - E.8 悬浮微生物的检测
 - E.9 表面导静电性能的检测
 - E.10 微振的检测
 - E.11 自净时间的检测
 - E.12 气流的检测
 - E.13 甲醛浓度检测
 - E.14 氨浓度检测
 - E.15 臭氧浓度检测
 - E.16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 附录F 洁净室生物学评价方法
 - F.1 回、排风高效过滤风口微生物透过率
 - F.2 对微生物气溶胶局部泄漏扩散的抑制能力评价
 - F.3 生物安全柜的隔离系数
 - 附录G 洁净室气密性检测方法
 - G.1 原理
 - G.2 压力衰减法
 - G.3 恒压法
 - G.4 安全要求
 - 附录H 分子态污染物的检测
 - H.1 分子态污染物(amc)
 - H.2 检测方法
 - H.3 撞击采样法
 - H.4 吸附管采样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