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D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
D.0.1 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um以及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Is,应根据柱所处的部位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 内柱
	
图 D.0.1-1
um=2c1+2c2 (D.0.1-1)
	
c1=hc+h0 (D.0.1-3)
c2=bc+h0 (D.0.1-4)
cAB=c1/2 (D.0.1-5)
	
图 D.0.1-3
um=c1+c2 (D.0.1-12)
	
c1=hc+h0/2 (D.0.1-14)
c2=bc+h0/2 (D.0.1-15)
cAB=c1-X (D.0.1-16)
	
1 内柱

图 D.0.1-1
um=2c1+2c2 (D.0.1-1)

c1=hc+h0 (D.0.1-3)
c2=bc+h0 (D.0.1-4)
cAB=c1/2 (D.0.1-5)
	    式中:
hc——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柱截面的边长(m);
bc——垂直于hc的柱截面边长 2 边柱 
hc——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柱截面的边长(m);
bc——垂直于hc的柱截面边长
	um=2c1+c2 (D.0.1-6)
	
c1=hc+h0/2 (D.0.1-8)
	
图 D.0.1-2
c2=bc+h0 (D.0.1-9)
cAB=c1-X (D.0.1-10)
	

c1=hc+h0/2 (D.0.1-8)

图 D.0.1-2
c2=bc+h0 (D.0.1-9)
cAB=c1-X (D.0.1-10)

	    式中:X——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位置(m)。
式(D.0.1-6)~式(D.0.1-11)适用于柱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边柱。对外伸式筏板,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h0+0.5b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及Is值时应计及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当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c)时,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中柱。
3 角柱
式(D.0.1-6)~式(D.0.1-11)适用于柱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边柱。对外伸式筏板,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h0+0.5b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及Is值时应计及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当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c)时,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中柱。
3 角柱

图 D.0.1-3
um=c1+c2 (D.0.1-12)

c1=hc+h0/2 (D.0.1-14)
c2=bc+h0/2 (D.0.1-15)
cAB=c1-X (D.0.1-16)

	    式中:X——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位置(m)。
式(D.0.1-12)~式(D.0.1-17)适用于柱两相邻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角柱。对外伸式筏板,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撅的悬挑长度分别小于或等于(h0+0.5bc)和(h0+0.5h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c2及Is值应计及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c)和(h0+0.5hc)时,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中柱。
      
式(D.0.1-12)~式(D.0.1-17)适用于柱两相邻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角柱。对外伸式筏板,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撅的悬挑长度分别小于或等于(h0+0.5bc)和(h0+0.5h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c2及Is值应计及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c)和(h0+0.5hc)时,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中柱。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附录C 按Eo计算沉降时的δ系数
 - 下一节:附录E 地基反力系数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探要求
 - 4.3 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
 - 4.4 地下水
 - 5 地基计算
 - 5.1 一般规定
 - 5.2 基础埋置深度
 - 5.3 承载力计算
 - 5.4 变形计算
 - 5.5 稳定性计算
 - 6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 6.1 一般规定
 - 6.2 筏形基础
 - 6.3 箱形基础
 - 6.4 桩筏与桩箱基础
 - 7 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下水控制
 - 7.3 基坑开挖
 - 7.4 筏形与箱形基础施工
 - 8 检测与监测
 - 8.1 一般规定
 - 8.2 施工监测
 - 8.3 基坑检验
 - 8.4 建筑物沉降观测
 - 附录A 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B 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 附录C 按Eo计算沉降时的δ系数
 - 附录D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
 - 附录E 地基反力系数
 - 附录F 筏形或箱形基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