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6 质量检查
	6.6.1 预应力工程材料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规格、外观、尺寸及其质量证明文件;
	    2 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
	    3 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其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在同一工程中,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
	6.6.2 预应力筋的制作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采用镦头锚时的钢丝下料长度;
	    2 钢丝镦头外观、尺寸及头部裂纹;
	    3 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记录和挤压锚具成型后锚具外预应力筋的长度;
	    4 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梨形头尺寸。
	6.6.3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预应力筋的外观、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2 预留孔道的外观、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等;
	    3 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的外观、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4 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外观、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6.6.4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2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3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6.6.5 灌浆用水泥浆及灌浆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配合比设计阶段检查稠度、泌水率、自由膨胀率、氯离子含量和试块强度;
	    2 现场搅拌后检查稠度、泌水率,并根据验收规定检查试块强度;
	    3 灌浆质量检查灌浆记录。
	6.6.6 封锚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锚具外的预应力筋长度;
	    2 凸出式封锚端尺寸;
	    3 封锚的表面质量。
6.6.2 预应力筋制作主要包括下料、端部锚具制作等内容。钢丝束采用镦头锚具时,需控制下料长度偏差和镦头的质量,因此检查下料长度和镦头的外观、尺寸等。镦头的力学性能通过锚具组装件试验确定,可在锚具等材料检验中确认。
挤压锚具的制作质量,一方面需要依靠组装件的拉力试验确定,而大量的挤压锚制作质量,则需要靠挤压记录和挤压后的外观质量来判断,包括挤压油压、挤压锚表面是否有划痕,是否平直,预应力筋外露长度等。钢绞线压花锚具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其压花后形成的梨形头尺寸,因此检验其梨形头尺寸。
6.6.3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主要应检查确认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成孔管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实际上作为原材料的预应力筋、锚具、成孔管道等已经过进场检验,主要是检查与设计的符合性,而管道安装中的排气孔、泌水孔是不能忽略的细节。
6.6.4 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质量首先与材料、制作以及安装质量相关,在此基础上,需要保证张拉和放张时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锚固阶段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夹片式锚具锚固后夹片的位置及预应力筋划伤情况等,都是张拉锚固质量相关的重要的因素。而大量后张预应力筋的张拉质量,要根据张拉记录予以判断,包括张拉伸长值、回缩值、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的断裂或滑脱数量等。
6.6.5 灌浆质量与成孔质量有关,同时依赖于水泥浆的质量和灌浆操作的质量。首先水泥浆的稠度、泌水率、膨胀率等应予控制,其次灌浆施工应严格按操作工艺要求进行,其质量除现场查看外,更多依据灌浆记录,最后还要根据水泥浆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确认水泥浆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6.6.6 封锚是对外露锚具的保护,同样是重要的工程环节。首先锚具外预应力筋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封闭的混凝土的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最后还应保证封闭砂浆或混凝土的质量,包括与结构混凝土的结合及封锚材料的密实性等。当然,采用混凝土封闭时,混凝土强度也是重要的质量因素。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5 灌浆及封锚
 - 下一节:7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管理
 - 3.2 施工技术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4 模板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材料
 - 4.3 设计
 - 4.4 制作与安装
 - 4.5 拆除与维护
 - 4.6 质量检查
 - 5 钢筋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钢筋加工
 - 5.4 钢筋连接与安装
 - 5.5 质量检查
 - 6 预应力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制作与安装
 - 6.4 张拉与放张
 - 6.5 灌浆及封锚
 - 6.6 质量检查
 - 7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
 - 7.3 混凝土配合比
 - 7.4 混凝土搅拌
 - 7.5 混凝土运输
 - 7.6 质量检查
 - 8 现浇结构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混凝土输送
 - 8.3 混凝土浇筑
 - 8.4 混凝土振捣
 - 8.5 混凝土养护
 - 8.6 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
 - 8.7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 8.8 质量检查
 - 8.9 混凝土缺陷修整
 - 9 装配式结构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验算
 - 9.3 构件制作
 - 9.4 运输与堆放
 - 9.5 安装与连接
 - 9.6 质量检查
 - 10 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冬期施工
 - 10.3 高温施工
 - 10.4 雨期施工
 - 11 环境保护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环境因素控制
 - 附录A 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 附录B 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C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 附录D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
 - 附录E 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 附录F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