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1 施工管理
	3.1.1 承担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3.1.2 施工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施工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应具备各自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3.1.3 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和会审。由施工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3.1.4 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施工全过程的资料编制、收集、整理和审核,并应及时存档、备案。
	3.1.5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3.1.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危害、灾害与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进行交底和培训,必要时应进行演练。
条文说明
    3.1.1 与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的企业资质主要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资质、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钢筋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混凝土作业分包企业资质、脚手架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模板作业分包企业资质等。
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储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隐蔽工程检查和验收,以及涉及安全和功能的项目抽查检验等环节。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质量偏差。
3.1.2 施工项目部应确定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制定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施工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等确定。施工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对有从业证书要求的,还应具有相应证书。
3.1.3 对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等工程,当原设计文件深度不够,不足以指导施工时,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对于改建、扩建工程,应经承担该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单位认可。
3.1.4 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将施工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资料管理过程中应保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除应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外,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堵塞漏洞,确保施工资料真实、有效。
3.1.6 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害和灾害,应制定应急预案。本条中的突发事件主要指天气骤变、停水、断电、道路运输中断、主要设备损坏、模板质量安全事故等。
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储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隐蔽工程检查和验收,以及涉及安全和功能的项目抽查检验等环节。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质量偏差。
3.1.2 施工项目部应确定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制定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施工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等确定。施工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对有从业证书要求的,还应具有相应证书。
3.1.3 对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等工程,当原设计文件深度不够,不足以指导施工时,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对于改建、扩建工程,应经承担该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单位认可。
3.1.4 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将施工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资料管理过程中应保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除应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外,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堵塞漏洞,确保施工资料真实、有效。
3.1.6 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害和灾害,应制定应急预案。本条中的突发事件主要指天气骤变、停水、断电、道路运输中断、主要设备损坏、模板质量安全事故等。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管理
 - 3.2 施工技术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4 模板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材料
 - 4.3 设计
 - 4.4 制作与安装
 - 4.5 拆除与维护
 - 4.6 质量检查
 - 5 钢筋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钢筋加工
 - 5.4 钢筋连接与安装
 - 5.5 质量检查
 - 6 预应力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制作与安装
 - 6.4 张拉与放张
 - 6.5 灌浆及封锚
 - 6.6 质量检查
 - 7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
 - 7.3 混凝土配合比
 - 7.4 混凝土搅拌
 - 7.5 混凝土运输
 - 7.6 质量检查
 - 8 现浇结构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混凝土输送
 - 8.3 混凝土浇筑
 - 8.4 混凝土振捣
 - 8.5 混凝土养护
 - 8.6 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
 - 8.7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 8.8 质量检查
 - 8.9 混凝土缺陷修整
 - 9 装配式结构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验算
 - 9.3 构件制作
 - 9.4 运输与堆放
 - 9.5 安装与连接
 - 9.6 质量检查
 - 10 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冬期施工
 - 10.3 高温施工
 - 10.4 雨期施工
 - 11 环境保护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环境因素控制
 - 附录A 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 附录B 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C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 附录D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
 - 附录E 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 附录F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