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一般规定
	5.1.1 钢筋工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
	5.1.2 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
	5.1.3 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条文说明
    5.1.1 成型钢筋的应用可减少钢筋损耗且有利于质量控制,同时缩短钢筋现场存放时间,有利于钢筋的保护。成型钢筋的专业化生产应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钢筋调直、切割和弯折,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JG/T 226的有关规定。
5.1.2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钢筋连接方式由设计确定,且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如设计要求的连接方式因施工条件需要改变,需办理变更文件。如设计没有规定,可由施工单位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施工现场条件与设计共同商定。
5.1.3 钢筋代换主要包括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等的改变,涉及结构安全,故本条予以强制。钢筋代换后应经设计单位确认,并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查手续。钢筋代换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考虑构件承载力、正常使用(裂缝宽度、挠度控制)及配筋构造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时可采用并筋的代换形式。不宜用光圆钢筋代换带肋钢筋。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5.1.2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钢筋连接方式由设计确定,且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如设计要求的连接方式因施工条件需要改变,需办理变更文件。如设计没有规定,可由施工单位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施工现场条件与设计共同商定。
5.1.3 钢筋代换主要包括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等的改变,涉及结构安全,故本条予以强制。钢筋代换后应经设计单位确认,并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查手续。钢筋代换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考虑构件承载力、正常使用(裂缝宽度、挠度控制)及配筋构造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时可采用并筋的代换形式。不宜用光圆钢筋代换带肋钢筋。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管理
 - 3.2 施工技术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4 模板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材料
 - 4.3 设计
 - 4.4 制作与安装
 - 4.5 拆除与维护
 - 4.6 质量检查
 - 5 钢筋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钢筋加工
 - 5.4 钢筋连接与安装
 - 5.5 质量检查
 - 6 预应力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制作与安装
 - 6.4 张拉与放张
 - 6.5 灌浆及封锚
 - 6.6 质量检查
 - 7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
 - 7.3 混凝土配合比
 - 7.4 混凝土搅拌
 - 7.5 混凝土运输
 - 7.6 质量检查
 - 8 现浇结构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混凝土输送
 - 8.3 混凝土浇筑
 - 8.4 混凝土振捣
 - 8.5 混凝土养护
 - 8.6 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
 - 8.7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 8.8 质量检查
 - 8.9 混凝土缺陷修整
 - 9 装配式结构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验算
 - 9.3 构件制作
 - 9.4 运输与堆放
 - 9.5 安装与连接
 - 9.6 质量检查
 - 10 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冬期施工
 - 10.3 高温施工
 - 10.4 雨期施工
 - 11 环境保护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环境因素控制
 - 附录A 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 附录B 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C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 附录D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
 - 附录E 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 附录F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