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站场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6.1.1 站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场选址应合理利用土地,并应结合当地城乡建设规划。
	    2 站址宜选定在地势平缓、开阔、具有较好的工程、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且交通、供电、供水、排水及职工生活社会依托均较方便的地方;应保持与附近城镇居民点、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的安全间距要求。
	    3 站场位置选定应结合管道线路走向,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站场内应有足够的生产及施工操作场地;并行敷设管道的站场宜合建。
	    4 站址宜远离海、江、河、湖泊。当确需邻近建设时,应采取防止事故状态下事故液对周边水体污染的相应防护措施。
	    5 站场位置选定应避开下列场所:
	        1)存在崩塌、活动断层、滑坡、沼泽、流沙、泥石流、矿山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的地段。
	        2)蓄(滞)洪区及有内涝威胁的地段;
	        3)易受洪水及泥石流影响的地段,窝风地段;
	        4)在山地、丘陵地区采用开山填沟营造人工场地时,应避开山洪流经过的沟谷;
	        5)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地下文物遗址。
	    6 首、末站站址的选定宜与上下游企业联合选址,并应使管道的进出线方便。
	    7 各类站场的站址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中的相关规定。独立建设或与炼厂、油库、油品码头等石油化工企业毗邻建设的输油站场,与相邻的居民点、企业的安全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相关规定。
	    8 站场与油田的集中处理站、炼厂、油库等石油化工企业合并建设时,各设施与相邻石油化工企业相关设施的安全间距,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和相关规范中企业内部各设施之间安全间距要求的较大者确定。
	6.1.2 各类站场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间距及防火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相关规定;
	    2 总平面布置的防爆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SY/T 6671的相关规定;
	    3 站场总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的相关规定;
	    4 各类站场内部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火灾危险性,并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进行分区布置;
	    5 各类站场内使用性质相近的建(构)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安全防火的要求下,宜合并布置;
	    6 各类站场应结合当地情况,选取合理的雨水排放和收集方案,避免由于雨水排放造成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情况的发生;
	    7 输油站场生产区周围宜设置防止事故状态下事故液漫流的导流和收集设施。
	6.1.1 站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的说明:
	    1 站场选址应遵从站场址所在地的城乡建设规划,服从规划安排,并与当地城乡规划部门进行站场址位置的协商,最终确定一个满足工程建设与地方发展的合理站址。
	    2 地势平坦、开阔就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挡护工程量,有利于油气气体的散发;确定站场址一定要保证进出站场的交通与外界连接要方便、短捷;站场所在位置能够提供供电、供水、排水和职工生活等社会依托,有助于建设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也能为生产运营人员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输油站场属油气集聚场所,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址布局时应避开人员集聚场所,降低事故影响范围。
	    3 输油管道工程中的所有站场定位,都受输油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的控制,应符合输管道干线的走向和路由,并保证管道干线进出站方便。同时,站址选定还应考虑工程远期建设需求,对站场未来发展作出合理规划。
	    4 为保护环境,避免输油站场在事故状态下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在站址选择阶段就应避免输油站场临近大江、大河等重要水体布置。当条件无法满足此要求时,需对输油站场的防火堤、生产区围堰、事故泄放系统等预防设施进行合理设计,避免事故液进入周边水体。
	    5 在确定站场址位置之前,就应对该站址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避免将站场设置不良地质区域,避免增加工程投资和站场运营安全的风险。
	    6 输送原油管道工程首站,应靠近油田的集中处理站或矿场的原油库;输送成品油首站则应靠近炼油厂的成品油库和液化石油气储备装置区;首站与油田或炼厂的相关装置区应统一作规划、统一选定位置,以便节约占地、减少投资、方便双方运营交接管理。考虑到与下游用户之间联系方便,输油管道末站应与下游企业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应尽量靠近。
	6.1.2 本条提出了各类站场及基地平面布置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7 结合目前的生产运行经验,在输油站场生产区设置事故液漫流的导流和收集设施,如低围堰、导流沟、集液池等,能有效地控制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有效地提高输油站场生产运营期间的安全性。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输油站
 - 下一节:6.2 站场工艺流程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输油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原油管道输送工艺
 - 3.3 成品油管道输送工艺
 - 3.4 液化石油气(LPG)管道输送工艺
 - 4 线路
 - 4.1 线路选择
 - 4.2 管道敷设
 - 4.3 管道的外腐蚀控制和保温
 - 4.4 线路截断阀
 - 4.5 管道的锚固
 - 4.6 管道标志
 - 4.7 管道水工保护
 - 5 管道、管道附件和支承件设计
 - 5.1 载荷和作用力
 - 5.2 许用应力
 - 5.3 材料
 - 5.4 输油管道管壁厚度计算及管道附件的结构设计
 - 5.5 管道的强度校核
 - 5.6 管道的刚度和稳定
 - 6 输油站
 - 6.1 站场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 6.2 站场工艺流程
 - 6.3 原油管道站场工艺及设备
 - 6.4 成品油管道站场工艺及设备
 - 6.5 液化石油气管道站场工艺及设备
 - 6.6 站内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 6.7 站场供配电
 - 6.8 站场供、排水及消防
 - 6.9 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
 - 6.10 仪表及控制系统
 - 7 管道监控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控制中心及计算机系统
 - 7.3 站控制系统
 - 8 通信
 - 9 管道的焊接、焊接检验与试压
 - 9.1 焊接与检验
 - 9.2 试压
 - 附录A 输油管道工程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及设施的界面划分
 - 附录B 原油一般物理性质测定项目
 - 附录C 原油流变性测定项目
 - 附录D 水力摩阻系数λ计算
 - 附录E 幂律流体管段沿程摩阻计算
 - 附录F 液化石油气(LPG)管道强度设计系数
 - 附录G 两个壁厚不等管端的对焊接头
 - G.1 一般规定
 - G.2 内径不等的两根钢管的对焊接头
 - G.3 外径不等的两根钢管的对焊接头
 - G.4 内径及外径均不等的两根钢管的对焊接头
 - 附录H 挠性系数和应力增强系数
 - 附录J 钢管径向变形计算
 - 附录K 埋地输油管道开始失稳时的临界轴向力和弯曲半径计算
 - K.1 临界轴向力
 - K.2 管道弯曲轴线的计算弯曲半径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