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防水、防潮
	7.4.1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7.4.2 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条文说明
    7.4.1 防止渗漏是住宅建筑屋面、外墙、外窗的基本要求。为防止渗漏,在设计、施工、使用阶段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住宅防水不仅仅地下室要采取措施,地上也要采取措施,原规范仅在共用部分对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有防水要求,不够全面。此次规范修编与《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协调,加入了相关规定。
7.4.2 住宅室内表面(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长时间的结露会滋生霉菌,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室内表面出现结露最直接的原因是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另外,表面空气的不流通也助长了结露现象的发生。因此,住宅设计时,要核算室内表面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并尽量避免通风死角。但是,要杜绝内表面的结露现象有时非常困难。例如,在我国南方的雨季,空气非常潮湿,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接近饱和,除非紧闭门窗,空气经除湿后再送入室内,否则短时间的结露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条规定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即在正常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7.4.2 住宅室内表面(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长时间的结露会滋生霉菌,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室内表面出现结露最直接的原因是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另外,表面空气的不流通也助长了结露现象的发生。因此,住宅设计时,要核算室内表面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并尽量避免通风死角。但是,要杜绝内表面的结露现象有时非常困难。例如,在我国南方的雨季,空气非常潮湿,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接近饱和,除非紧闭门窗,空气经除湿后再送入室内,否则短时间的结露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条规定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即在正常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3 隔声、降噪
 - 下一节:7.5 室内空气质量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 5 套内空间
 - 5.1 套型
 - 5.2 卧室、起居室(厅)
 - 5.3 厨房
 - 5.4 卫生间
 - 5.5 层高和室内净高
 - 5.6 阳台
 - 5.7 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
 - 5.8 门窗
 - 6 共用部分
 - 6.1 窗台、栏杆和台阶
 - 6.2 安全疏散出口
 - 6.3 楼梯
 - 6.4 电梯
 - 6.5 走廊和出入口
 - 6.6 无障碍设计要求
 - 6.7 信报箱
 - 6.8 共用排气道
 - 6.9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 6.10 附建公共用房
 - 7 室内环境
 - 7.1 日照、天然采光、遮阳
 - 7.2 自然通风
 - 7.3 隔声、降噪
 - 7.4 防水、防潮
 - 7.5 室内空气质量
 - 8 建筑设备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水排水
 - 8.3 采暖
 - 8.4 燃气
 - 8.5 通风
 - 8.6 空调
 - 8.7 电气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