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D 抗震计算要点
		D.0.1 3D板混凝土构件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D.0.1):
	

		图D.0.1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αE——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按表D.0.1采用。
	
		表D.0.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0.5×(雪荷载+楼面活荷载)之和;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注:i=1,2,n,n≤3。
D.0.2 对3D板混凝土构件房屋,可只选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D.0.3 地震按刚度作剪力分配时,墙段宜按门窗洞口划分。高宽比大于4的,可不参与剪力分配。截面验算可仅按本规程公式(6.3.7)验算平面内方向的抗剪强度。
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
	
		
			 
	
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
条文说明
    
		D.0.1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第7.2.1条、第5.2.1条、第5.1.4条、第5.1.3条,但根据3D板混凝土构件的特点作了简化,并将“α1”改为“αE”以免混淆。
	D.0.2 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第7.2.2条。
	D.0.3 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第7.2.3条,根据3D板混凝土构件的特点作了简化。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聚苯板
 - 3.2 钢丝网架
 - 3.3 配件
 - 3.4 混凝土
 - 4 建筑设计
 - 4.1 3D板混凝土构件基本构造
 - 4.2 平立面设计
 - 4.3 3D板混凝土构件建筑构造
 - 4.4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5 结构构造
 - 5.1 连接节点构造
 - 5.2 3D楼板(屋面板)的加强措施
 - 6 结构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3D楼板(屋面板)计算
 - 6.3 3D墙板计算
 - 7 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施工准备
 - 7.3 混凝土层施工
 - 7.4 3D墙板施工
 - 7.5 3D楼板(屋面板)施工
 - 8 质量验收
 - 8.1 一般规定
 - 8.2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
 - 附录A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和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 A.1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
 - A.2 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 附录B 过梁和组合过梁
 - 附录C 结构设计计算用表
 - 附录D 抗震计算要点
 - 附录E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