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3 涂料涂层质量检测
7.3.1 每层涂装前应对上一层涂层外观进行检测,当发现漏涂、流挂、皱皮等缺欠应及时处理。涂装后应用湿膜测厚仪测量湿膜厚度。
7.3.2 涂装后应进行外观检测。涂层表面应光滑、颜色均匀一致,无皱皮、起泡、流挂、针孔、裂纹、漏涂等缺欠。水泥浆涂层厚度应基本一致,粘着牢固,不起粉。
7.3.3 涂层内部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层厚度用涂镀层测厚仪检测。在0.01m2的基准面上测量3次,每次测量的位置应相距25mm~75mm,取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基准面的一个测点厚度测量值。对于涂装前表面粗糙度大于Rz100μm的涂层进行测量时,应取5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点厚度值。
2 单节钢管内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每10m2表面不应少于3个测点;单节钢管内表面积小于10m2时,每2m2表面不应少于1个测点。在单节钢管的两端和中间的圆周上每隔1.5m测一点。涂层厚度应满足85%的测点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达不到厚度的测点,其最小厚度值不应低于设计厚度的85%。
3 不含导电元素涂料的涂层用针孔检测仪,侧重于安装环缝两侧的涂层检测。应符合表7.3.3-1规定的电压值检测针孔,发现针孔,用砂纸、弹性砂轮片打磨处理后补涂。
表7.3.3-1 涂层厚度与检测电压关系
	
4 涂层厚度不足或有针孔,返工固化后,应复查。
5 采用划格法进行附着力检测时:
1)当涂层厚度大于120μm时,在涂层上用硬质刀具划两条夹角为60°的切割相交线进行抽查,切割相交线应划透涂层至基材,用胶带粘牢划口部分,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起胶带,涂层无剥落为合格。
2)当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20μm时,可用专用刀具在涂层表面以3mm~5mm等距离划出相互垂直的两簇平行线,构成若干方格,应符合表7.3.3-2规定检测涂层附着力等级,0级~2级为合格涂层。
表7.3.3-2 涂层划格法附着力检测
	
6 采用拉开法(亦称拉拔法)进行附着力定量检测时,附着力指标可按表7.3.3-3或由供需双方商定。拉开法可选用拉脱式涂层附着力测试仪,检测方法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表7.3.3-3 涂层拉开法附着力检测(N/mm2)
	
	    7  采用划格法或拉开法进行涂层附着力检测时,任选一种方法均可。
	 
7.3.1 为了保证各层涂膜厚度,同一物性的涂料,每一涂层可采用不同的颜色,这样可以直观的监测到每层涂膜厚度是否喷涂到要求的厚度。当上一层对下一层的颜色未覆盖时说明该区域被漏涂。
7.3.3 本条对涂层内部质量作出了规定。
1 过去检测涂层厚度常用“磁性测厚仪”。因为目前出现了很多类型的测厚仪都可以检测涂层,不过检测被涂材料是铁磁性材料时仍可用磁性测厚仪。所以称为涂镀层测厚仪或漆膜测厚仪比较适应现在的测量方法。
3 不含导电元素涂料是指不含铁、锌、铝等金属导电元素以及游离碳元素、碳纤维的涂料。不含导电元素涂料的涂层采用针孔检测仪时,“侧重在安装环缝两侧的涂层检测”,因为从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钢管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在安装环缝及其临近表面先发生锈蚀。
5 由于重防腐技术在钢管中的推广应用,规定了涂层厚度的界限为120μm,而以此为界按不同的涂层厚度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的划格法方式进行检测更能准确的检测涂层的附着力情况。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3 制作
 - 3.1 直管、弯管和渐变管的制作
 - 3.2 岔管制作
 - 3.3 伸缩节制作
 - 4 安装
 - 4.1 一般规定
 - 5 焊接
 - 5.1 一般规定
 - 5.2 焊接工艺要求
 - 5.3 焊接工艺评定
 - 5.4 焊接接头检测
 - 5.5 缺欠处理
 - 6 焊后消应处理
 - 7 防腐蚀
 - 7.1 表面预处理
 - 7.2 涂料涂装
 - 7.3 涂料涂层质量检测
 - 7.4 金属喷涂
 - 7.5 金属涂层质量检测
 - 7.6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施工
 - 7.7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质量检测
 - 8 水压试验
 - 9 包装、运输
 - 10 验收
 - 10.1 过程验收
 - 10.2 完工验收
 - 附录A 钢板性能标准和表面质量标准
 - 附录B 线膨胀量计算和大气露点换算表
 - 附录C 钢管焊接材料选用
 - 附录D 焊接工艺评定力学性能试验
 - D.1 对接接头试件制备
 - D.2 对接接头力学性能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 D.3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 D.4 角焊缝试件
 - 附录E 预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格式
 - 附录F 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工艺评定
 - 附录G 涂料配套性能及涂层厚度
 - 附录H 金属涂层厚度和结合性能的检测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