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氮氧化物
5.3.1 氮氧化物净化,宜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吸收或吸附工艺。
5.3.2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反应器宜采用钢结构;
2 氨/氮氧化物的摩尔比值,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应为0.8~1.0,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应为1.0~1.3;
3 氨逃逸,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应小于2.5mg/m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应小于8.0mg/m³;
4 还原剂,宜采用液氨、氨水或尿素;
5 喷氨混合系统应防腐、防堵和耐磨,并应抗热膨胀、抗热变形和抗振;
6 喷氨混合系统的上游和下游,宜设置导流或整流装置。
5.3.3 采用吸收或吸附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一氧化氮气体,宜将其氧化为二氧化氮;
2 净化系统中的设备、管道和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3 吸附剂宜再生重复利用;
	    4  采用活性炭做吸附剂时,应采取防止活性炭自燃的措施。
	 
5.3.2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时:
1 脱硝反应器的设计抗爆压力应与主机相同,不能影响主机的安全。
4 氨属于危险品,应符合相关的要求;使用尿素时,通常采用热解法制氨。
6 脱硝装置的气流均布、氨气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非常重要,是脱硝装置的关键技术,气体导流或整流装置是核心技术之一。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粉尘
 - 4.1 物料破碎和筛分粉尘
 - 4.2 粉料输送、贮存、装卸粉尘
 - 4.3 落砂和清理粉尘
 - 4.4 磨削、切削粉尘
 - 4.5 冶炼烟尘
 - 4.6 焊接烟尘
 - 4.7 其他粉尘
 - 4.8 高温烟气余热利用
 - 4.9 除尘设备
 - 5 废气
 - 5.1 酸雾
 - 5.2 二氧化硫
 - 5.3 氮氧化物
 - 5.4 有机废气
 - 5.5 沥青烟
 - 5.6 油雾
 - 6 废水
 - 6.1 含悬浮物废水
 - 6.2 含油废水
 - 6.3 乳化液废水
 - 6.4 酸、碱废水
 - 6.5 含铅废水
 - 6.6 涂装废水
 - 6.7 电镀废水
 - 6.8 发生炉煤气洗涤废水
 - 6.9 绝缘材料废水
 - 6.10 全厂性废水处理及回用
 - 7 噪声
 - 7.1 噪声控制
 - 7.2 隔声
 - 7.3 吸声
 - 7.4 消声
 - 8 振动
 - 9 固体废物处置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