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凝固点
6.2.1 试验设备
凝固点试验设备如下:
——磨口凝点测定管;
——半导体凝点测定器:控温精度±1℃;
——凝固点用温度计:分度值1℃。
6.2.2 试验步骤
凝固点测试步骤如下:
a)启动半导体凝点测定器,使冷阱的温度稳定在-25℃~-30℃。把凝点测定管的外管装入冷阱中。外管浸入冷阱的深度不应少于100mm;
b)在于燥、洁净的凝点测定管的内管中注入待测泡沫液样品,管内液面高度约为50mm;
c)用软木塞或胶塞把凝固点用温度计固定在内管中央,温度计的毛细管下端应浸入液面3mm~5mm;
d)把凝点测定管内管装入外管中;
e)当内管中样品的温度降至0℃时开始观察样品的流动情况,以后每降低1℃观察一次。每次观察的方法是把内管从外管中取出并立即将其倾斜,如样品尚有流动则立即放回外管中(每次操作时间不应超过3s),继续降温做下一次观察。当样品温度降至某一温度,取出内管,观察到样品不流动时,立即使内管处于水平方向,如样品在5s内仍无任何流动,则记录温度。此温度即为样品的凝固点;
f)每个样品做两次试验,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取较高的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1℃,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凝固点试验设备如下:
——磨口凝点测定管;
——半导体凝点测定器:控温精度±1℃;
——凝固点用温度计:分度值1℃。
6.2.2 试验步骤
凝固点测试步骤如下:
a)启动半导体凝点测定器,使冷阱的温度稳定在-25℃~-30℃。把凝点测定管的外管装入冷阱中。外管浸入冷阱的深度不应少于100mm;
b)在于燥、洁净的凝点测定管的内管中注入待测泡沫液样品,管内液面高度约为50mm;
c)用软木塞或胶塞把凝固点用温度计固定在内管中央,温度计的毛细管下端应浸入液面3mm~5mm;
d)把凝点测定管内管装入外管中;
e)当内管中样品的温度降至0℃时开始观察样品的流动情况,以后每降低1℃观察一次。每次观察的方法是把内管从外管中取出并立即将其倾斜,如样品尚有流动则立即放回外管中(每次操作时间不应超过3s),继续降温做下一次观察。当样品温度降至某一温度,取出内管,观察到样品不流动时,立即使内管处于水平方向,如样品在5s内仍无任何流动,则记录温度。此温度即为样品的凝固点;
f)每个样品做两次试验,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取较高的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1℃,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1 取样和温度处理
 - 下一节:6.3 抗冻结、融化性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产品分类
 - 5 要求
 - 5.1 一般要求
 - 5.2 技术要求
 - 6 试验方法
 - 6.1 取样和温度处理
 - 6.2 凝固点
 - 6.3 抗冻结、融化性
 - 6.4 比流动性
 - 6.5 pH值
 - 6.6 腐蚀率
 - 6.7 表面张力
 - 6.8 润湿性
 - 6.9 发泡倍数和25%析液时间
 - 6.10 隔热防护性能
 - 6.11 灭火性能
 - 7 检验规则
 -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的解释性说明
 - A.1 概述
 - A.2 本标准与相关国外、国内类似标准的异同
 - A.3 A类泡沫灭火剂的使用
 - A.4 安全与环境问题
 -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操作方法
 - B.1 概述
 - B.2 试验设备与操作方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