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5.6 氢气和液氢管道工程
	15.6.1 不锈钢管和其他有色金属管宜采用机械或等离子方法加工。
	15.6.2 非焊接管件连接的氢气管道应采用机械加工进行切割,管子端口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重皮、毛刺、凸凹、缩口、熔渣、氧化物、铁屑等缺陷;
	    2 端口加工尺寸应满足与之连接的高压锥面螺纹接头的要求。
		15.6.3 卡套管弯管制作应采用专用的弯管器冷弯。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卡套管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5.6.3的规定。
	
		15.6.4 接触氢气的表面应彻底去除毛刺、焊渣、铁锈和污垢。
	
			15.6.5 碳钢管的焊接宜采用氩弧焊作底焊,不锈钢管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
		
			15.6.6 氢气管道焊接接头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2或《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NB/T47013.11或《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NB/T47013.14进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得低于AB级,质量等级不应低于Ⅱ级。
		
			15.6.7 机械抓紧双卡套接头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垂直于管子长度方向切割管道,切割后应保持管端平齐,并应去除管端毛刺;
		
			    2 应将卡套管完全插入双卡套接头的底部,用手拧紧螺母,固定接头本体,按照制造厂家规定的拧紧圈数拧紧螺母或按照制造厂家要求的安装力矩拧紧螺母;
		
			    3 初次安装后应用检测工具检测安装是否正确。
		
			15.6.8 高压锥面螺纹接头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子加工锥面角度应按制造厂家的规定,螺纹为左旋螺纹;
		
			    2 锥面螺纹接头加工完成后应去除毛刺和碎屑,锥面不应有划痕和损伤,管子内壁的切削油应清洗干净;
		
			    3 安装前接管和螺纹应涂上润滑油,先将压紧螺母套到管子,套环拧到管子上,再将接管、套环和管子一同插入到接头本体中,用手拧紧后,用力矩扳手拧到要求的力矩值。
		
			15.6.9 管道接头安装完成后应根据卡套接头生产厂家的技术规定对接头进行检验。
		
			15.6.10 在初次运行前,氢气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压力试验、气体泄漏性试验和泄漏量试验。
		
				15.6.11 除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气压试验的管道外,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介质进行。当液压试验确有困难时,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17规定的条件时,可用气压试验代替。
			
				15.6.12 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17的有关规定。
			
				15.6.13 压力试验合格后应采用空气或氮气进行气体泄漏性试验,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设计压力的1.05倍和设备试验压力两者的较小者。气体泄漏性试验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应保压10min,用涂刷高性能发泡剂的方法检查所有密封点,然后降至设计压力,对焊缝及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应以无泄漏为合格。
			
				15.6.14 管道系统的气体泄漏量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泄漏量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介质宜采用氮气或氦气;
			
				    2 泄漏量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
			
				    3 当使用氮气进行泄漏量试验时,应保压24h,平均每小时泄漏率不应超过0.5%;当使用氦气进行泄漏量试验时,应保压1h以上,平均每小时泄漏率不应超过0.5%;
			
				    4 平均每小时泄漏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A——泄漏率(%/h);
			A——泄漏率(%/h);
				    P1、P2——试验开始、结束时的绝对压力(MPa);
			
				    t1、t2——试验开始、结束时的温度(℃)。
		条文说明
    
	    目前国内没有适用于高压氢气管道和液氢管道的施工和验收标准,故本次修订专门制定了氢气和液氢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规定。本节规定是依据国外有关标准,并结合国内有关标准适用的内容及工程经验制定的。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5.5 油品、CNG和LNG管道工程
 - 下一节:15.7 电气仪表安装工程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2.1 术语
 - 2.2 缩略语
 - 3 基本规定
 - 4 站址选择
 - 5 站内平面布置
 - 6 加油工艺及设施
 - 6.1 油罐
 - 6.2 加油机
 - 6.3 工艺管道系统
 - 6.4 橇装式加油装置
 - 6.5 防渗措施
 - 6.6 自助加油站(区)
 - 7 LPG加气工艺及设施
 - 7.1 LPG储罐
 - 7.2 泵和压缩机
 - 7.3 LPG加气机
 - 7.4 LPG管道系统
 - 7.5 槽车卸车点
 - 8 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 8.1 CNG常规加气站和加气母站工艺设施
 - 8.2 CNG加气子站工艺设施
 - 8.3 CNG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 8.4 CNG管道及其组成件
 - 9 LNG和L-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 9.1 LNG储罐、泵和气化器
 - 9.2 LNG卸车
 - 9.3 LNG加气区
 - 9.4 LNG管道系统
 - 10 高压储氢加氢工艺及设施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氢气卸车设施
 - 10.3 氢气增压设施
 - 10.4 氢气储存设施
 - 10.5 氢气加注设施
 - 10.6 管道及其组成件
 - 10.7 工艺系统的安全防护
 - 11 液氢储存工艺及设施
 - 11.1 液氢储存设施
 - 11.2 液氢卸车和增压设施
 - 11.3 液氢管道和低温氢气管道及其组成件
 - 12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 12.1 灭火器材配置
 - 12.2 消防给水
 - 12.3 给排水系统
 - 13 电气、报警和紧急切断系统
 - 13.1 供配电
 - 13.2 防雷、防静电
 - 13.3 充电设施
 - 13.4 报警系统
 - 13.5 紧急切断系统
 - 14 采暖通风、建(构)筑物、绿化
 - 14.1 采暖通风
 - 14.2 建(构)筑物
 - 14.3 绿化
 - 15 工程施工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材料和设备检验
 - 15.3 土建工程
 - 15.4 设备安装工程
 - 15.5 油品、CNG和LNG管道工程
 - 15.6 氢气和液氢管道工程
 - 15.7 电气仪表安装工程
 - 15.8 防腐绝热工程
 - 15.9 交工文件
 - 附录A 计算间距的起止点
 - 附录B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 附录C 加油加气加氢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
 - 附录D 高压氢气管道、低温不锈钢管道及其组成件技术要求
 - D.1 一般规定
 - D.2 卡套管及卡套管接头
 - D.3 阀门
 - D.4 液氢管道和低温氢气管道及其组成件的低温冲击试验
 - D.5 机械抓紧双卡套接头的型式试验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